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服飾協(xié)會傳統(tǒng)服飾簡介
烏珠穆沁部落是蒙古民族古老部落之一。公元17世紀(jì)30年代,他們從喀爾喀車辰汗部遷徙到這塊富饒美麗的烏珠穆沁草原。他們以辛勤勞動創(chuàng)建五畜興旺、奶香四溢的幸福生活的過程中,不僅保持和發(fā)展了自己的傳統(tǒng)畜牧業(yè)經(jīng)濟(jì),而且在蒙古民族服飾文化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記載。
烏珠穆沁蒙古人的服飾在服飾種類、款式風(fēng)格、面料色彩、制作工藝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獨(dú)特風(fēng)格。烏珠穆沁服飾多采用繡有紋飾的紅、綠、藍(lán)等多種顏色的布料制成,領(lǐng)口和袖口寬大并裝飾有各類吉祥圖案。烏珠穆沁人的蒙古袍比別的地區(qū)要顯寬大,長袖高領(lǐng),鈕扣在右側(cè),衣邊用漂亮的花邊點(diǎn)綴。男子扎腰帶,把袍子向上提,顯得精悍瀟灑;而女子則把袍子向下拉展,顯得婀娜多姿。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刺繡藝術(shù)在服飾上普遍使用,使烏珠穆沁服飾更加瑰麗華貴,東烏珠穆沁旗也被評為“中國蒙古服飾之鄉(xiāng)”。
下面就本次參賽作品做個簡單介紹:
1.男女白長衫——過去烏珠穆沁青年男女夏季穿用的細(xì)鑲邊兒白色綢子長衫。穿白長衫時(shí),男子纏頭巾,女子纏鑲有鋸齒圖紋的白色頭巾。
2.男女單袍——夏季服裝。用綢緞作罩面,布料作里子,庫錦細(xì)鑲邊兒,女裝用彎曲的金絲絳子作鑲邊兒?,F(xiàn)在一般用寬鑲邊兒,配以刺繡圖案。
3.男女棉袍——春秋服裝。面兒和里子中間絮一層棉花細(xì)心絎縫,配有寬鑲邊兒和花紋。
4.男女掛面皮袍——用熟制的綿羊羔皮縫制的服裝,主要在冬季穿用,寬鑲邊兒,配有花紋。過去烏珠穆沁男子普遍戴稱為“套日古勒”的黑色三角形帽子,面料主要為天鵝絨。
5.男女熏皮袍——冬季穿用的服裝。以用馬糞熏制成黃顏色的熟制羊皮為作料,寬鑲邊兒,無夾縫,有時(shí)縫有窄絳子,一件熏皮袍一般用8——9張羊皮?,F(xiàn)在的熏皮袍除了有夾縫,縫刺繡圖案外其它與過去的一樣。
男子狐皮帽子也是冬季穿戴的傳統(tǒng)服飾之一,女士冬季穿戴的羔羊皮帽子的樣式與上同。
6.舊式服裝——男子破邊兒陶古斯帽,用黑色天鵝絨制作,有可撐開的帽檐。舊式袍子上可套穿嘎魯斯(坎肩)以防寒。舊時(shí)新郎必須穿嘎魯斯(坎肩)并攜帶弓箭、腰刀、火鐮、托海、褡褳等飾品。
女子頭飾仿制了烏珠穆沁頭飾原型。其中,隨和、塔圖日為只有在姑娘出嫁時(shí)佩戴的飾品。這件用綠色綢子縫制的袍子已有百余年的歷史,面料做工精湛,古樸,非常珍貴,現(xiàn)已失傳。
套在外面的奧吉為烏珠穆沁達(dá)官貴族曾穿用過的文物。奧吉也是姑娘出嫁時(shí)穿用,同時(shí)要佩戴隨和、塔圖日等飾品。
7.博克封閉式跤衣——自清末至民國初,烏珠穆沁摔跤手們主要使用封閉式跤衣跤。其形狀為半開襟式。據(jù)說,最初的跤衣是不開襟的,后來才衍變成半開襟式。
8.男女蟒袍——這雙蟒袍以上好的綢緞為作料,用金絲線分別繡了八條龍及云紋、水紋,制作年代古舊(清末——民國),樣式寬松,用庫錦鑲邊兒,充分體現(xiàn)了烏珠穆沁服飾的特點(diǎn)。
9.烏珠穆沁喇嘛服飾——烏珠穆沁喇嘛服飾多以紅、黃、棕色為主,袍子為立領(lǐng),斜襟,無夾縫。袈裟和宅薩爾帽、斗篷均為法會時(shí)穿的服飾。
這件斗篷是原喇嘛庫倫廟活佛道布頓諾爾布穿過的水塔領(lǐng)子庫錦斗篷。
10.烏珠穆沁達(dá)官貴族服飾——烏珠穆沁男子穿戴的圓頂立檐帽。烏珠穆沁親王索德納木拉布登曾戴過紅珊瑚頂子的圓頂立檐帽,以象征自己任過錫林郭勒盟十旗大王職務(wù)的經(jīng)歷。
這件 蟒袍是新廟活佛羅布增家傳的珍貴歷史文物。
絲緞馬褂是套穿在袍子外面的短上衣,可分單馬褂、棉馬褂、皮里子馬褂。顏色以藍(lán)、黑、棕色為主,用圓形圖案的綢緞或漳緞作面兒。官服要配戴鑲嵌有金、銀、寶石、珊瑚的火鐮、腰刀、托海、褡褳、煙臺等,腳蹬烏珠穆沁式香牛皮靴子。
女士佩戴的頭飾三角帽、奧吉、袍子均以烏珠穆沁貝勒明珠爾道爾吉大福晉巴拉頓拉姆曾用頭飾為原型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