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幼兒園如何與家長溝通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一、以禮待人、微笑與家長溝通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只要是踏進幼兒園的那一刻起,就必須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著整潔,精神煥發(fā)會給家長留下美好的印象,這也是對家長的尊重。在外人看來,教師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職業(yè),我倒覺得除了教書育人以外,更是為孩子和家長服務的。其次教師要學會微笑。微笑是人與人之間傳遞友好情感的最簡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和家長交流時,一個友好的微笑和禮貌的點頭,都能時時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氣氛下進行。同時,微笑和熱情還可以拉近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在面對家長的指責這種特殊情況時,要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zhí),更不要挖苦諷刺孩子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么無論是在多么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最后,教師還要學會一些簡單的禮儀。比如說與家長交談時,要用眼睛注視對方,并且要和他們平視,也就是要站起來或者讓家長坐下來和你交談。
二、以誠相待,以心換心與家長溝通
家長既然把孩子交給了教師,那教師就是家長最信任的人。家長若想了解孩子在校的一切情況,只有與教師進行溝通。當家長問到孩子的學習、生活等情況時,教師一定要以誠相待,不厭其煩。
三、以積極、耐心的原則與不同類型的家長溝通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不好相處的家長,他們一般要求很多,言語中充滿了對教師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實,這些家長往往是對幼兒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類型。
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動中細致觀察,這樣才能有理有據的回答家長們的問題。而且,在回答家長問題時,不能是一句“挺好的”敷衍了事,而要能夠講出孩子表現的過程和自己的客觀評價,這才是家長真正需要的信息。越是常來與教師交流的家長,越能磨煉教師的耐心和責任心,如果我們不把它看作是找麻煩,而是促進自己改進,不斷成長的途徑,這何嘗不也是一種體驗幸福、成長的過程。
四、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
幼兒園里年輕教師越來越多了,好多教師還沒有為人父母,好多老師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所有教師要了解父母的角色,并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tài)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系,給家園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tài)度也會大不相同,那么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五、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
許多家長由于對孩子年齡特點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教師是有一定育兒知識的專業(yè)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fā)、引導家長,讓他們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
總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主要靠幼兒教師做出努力。教師常常要換位思考,善于與不同類型的家長相處,遭到家長誤解時教師要保持冷靜,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時,教師要主動反思,為暢通渠道做出努力。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于教師與家長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關系與親密感情。而這種關系與感情的建立首先取決于教師的態(tài)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愛、對工作的責任感、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感受道教師喜愛并關心自己的孩子時,工作盡心盡責時,自然的產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師,心理上的距離自然消除,從而樂于與教師接近,愿意與家長溝通,家長與老師的關系會十分融洽。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教師的教育思想、育兒之方、知識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家園溝通的工作,讓老師受益非淺。
第2篇 幼兒園與幼兒和家長溝通培訓心得體會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離不開家長的配合,需要家長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溝通是做好家園工作的第一步。
孩子們從剛入園時的好奇、懵懂,經過一學期的集體生活孩子們慢慢對幼兒園有了更多的認知,孩子的個體差異逐漸明顯。每個孩子的成長速度不一樣,個體發(fā)展差別很大。有的孩子已經完全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比如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強、能和小朋友友好相處、在班級里規(guī)則意識強、喜歡參與集體教學活動等等。但是有的孩子在某些方面需要提高。我和班里的老師經常討論班里孩子的情況,發(fā)現有幾個小朋友需要在行為習慣方面提高。這幾個小朋友有共同的問題:規(guī)則意識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會傾聽、不喜歡參與集體活動、自我為中心等等。我們預約了孩子的家長,主動跟家長約談。約談時先請家長說一說孩子在家里的表現,以及他們發(fā)現的孩子的優(yōu)點和問題。我們老師也說一說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孩子的閃光點以及孩子需要提高的地方。并且針對問題給家長提出建議和方法。
通過談話溝通,發(fā)現這幾位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很吃驚,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里完全不同。家長也意識到孩子的問題,而且很重視,愿意配合老師做出改變。一個小小溝通談話,使老師和家長都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這樣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師和家長能更加有針對性的教育孩子。
第3篇 幼兒園與家長溝通心得
第一,我認為必須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家長的基本信息。
因為家長的職業(yè)、性格、認知水平的不同,他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也不盡相同。
你可以通過走訪、電訪或和學生的聊天中,了解家里父母的立場,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甚至可以感覺出家庭是否和睦,什么是他們忌諱的,什么是他們喜歡的等等。
這樣,在和家長的溝通時,就更能知己知彼。
第二,對不同的家長,一定要有不同的態(tài)度。
比如對于那些對孩子相對寵愛的家長,交流時,首先應該肯定他孩子的優(yōu)點,在充分、客觀的贊揚中,家長會對你的尊重回報尊重,之后,你再委婉指出他的孩子的不足之處,這樣讓他接受你的觀點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又比如對于那些平時對孩子不聞不問,放任不管的家長,我們要不斷激發(fā)家長的責任感,積極主動讓他們參與到對孩子的各項教育活動中來,也必須對他們指出放任不管對孩子成長帶來的危害。
再比如對那些后進生的家長,我們不能總是橫向比較,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和成長,家長對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主動跟我們班主任交流,配合我們的工作。
第三,在信息發(fā)達的當今,我們可以用多種先進科學、便捷有效的的方式提高交流的實效性。
像筆者所在學校,交流形式就是豐富多彩。
比如家校聯系通,每周一次的反饋,包括學生的近況,家庭作業(yè),要交的費用,家長要注意的事項等等。
比如班級qq群,一般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群,有必要時家長(或兄弟姐妹等)都加入進來,可以聊下當天的作業(yè),學生的表現,教育的心得等。
比如電訪,學生有任何特殊表現或要請假出校門,班主任都要告知家長,當然不是隨意把學生的缺點放大,更不是打小報告。
比如走訪,這是最有效的家校聯系手段。
像我們學校,每個學期期末都會組織全校教職工,自上而下,大面積的對學生家庭進行走訪。
在這種近距離的交流中,我們總能及早發(fā)現問題,從而有效解決問題。
還有每學期的家長會,讓家長之間多交流心得,談談自己的教育經驗,也是深受家長喜歡并有很好效果的溝通方式。
當然,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策略多多,我想我們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都必須遵循下列幾條原則:
1、坦誠相對,有禮有節(jié)。
班主任要本著誠懇的態(tài)度和家長進行交流,尊重他們
的人格與觀點,耐心、虛心、誠心地聽取他們合理有益的建議。
家長都是要面子的,我們不能為了孩子一點錯誤,就立馬讓家長到學校來接受“教育”,如果方式方法不對,可能還會引發(fā)家長的反感甚至抗拒心理。
只有我們先積極主動,誠心誠意去打動他的心,再循序漸進,慢慢實現教育目標。
共同的坦誠,換位思考,有禮有節(jié),才能讓溝通和諧、持續(xù)。
作為德育工作者,我們首先必須能沉得住氣,不能性急,更不能辱罵家長,否則一切工作前功盡棄。
2、天時地利人和。
和家長的溝通,一定要抓住最好的時機和地點,還要找準話題的切入點。
假如是很小的問題,可以電話通知;假如是私人的問題,就絕對不能在辦公室里交流;假如學生犯錯比較嚴重,也適宜選取走廊、或人少的地方交流。
話題的切入點要合適,比如學生父母,可以直接入正題,而學生的爺爺奶奶,最好能以拉家常的形式進入話題,在舒適溫馨的環(huán)境中進行溝通。
只有場合找對了,人的心情才能舒暢了,交流就順利多了。
3、平等獨立,不卑不亢。
我所說的平等更多意義上是指我們教育工作者也應該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
相信每位班主任都能在工作中遇到那些蠻不講理甚至仇視班主任的家長,在他的咄咄逼人下,許多年輕班主任會招架不住,委曲求全,甚至痛哭流涕。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大可不必發(fā)言,無須過多解釋,只要我們的處理合情、合理、合法,我們不必庸人自擾,更不必低聲下氣,有損了教師的形象和人格。
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永無止境的技術。
和家長說什么,怎樣和家長說,都需教師深思熟慮。
把家長說惱了,我們的德育工作就遇障礙了;把家長說通了,我們的德育工作就順了;把家長說開心了,我們的德育工作就如虎添翼,處理學生事件將得心應手。
當然,最主要的是,教育本身就是家庭、學校、社會三維一體的,只有三方面和諧了,教育才能發(fā)展,才能進步。
第4篇 幼兒園關于家長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第四十八條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在幼兒期,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家園共育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立足點。教師要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共同生成適宜于促進每個幼兒最大限度發(fā)展的教育。
幼兒園具有雙重任務。一是實行教育與保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二是為家長參加工作、學習提供便利的條件。我園處于重建后一個嶄新的幼兒園,面對以前教師在工作中的一些舊的思想、舊的觀念我們將進行新的轉變,尤其是我園今后的發(fā)展方向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教師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家長資源,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們也認識到:掌握與家長溝通的藝術,對提高教師的教育素質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因為從家長處教師可獲得許多寶貴的知識經驗與信息,對提高教師素質,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幼兒園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求全面了解孩子發(fā)展的情況,在教育上取得共識,從而共商教育策略,協(xié)同進行教育。那么,幼兒園教師該如何有效的與家長溝通呢?我通過收集有關資料及這幾年的工作經驗與大家進行分享:
一、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1)一句話溝通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個領域的各項目標發(fā)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而家長也很少過問的。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是最讓老師省心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這樣的家長溝通。但我認為,家長不主動找你,并不代表家長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園的各種情況,相反,他們和其他家長一樣,渴望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及各方面發(fā)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時間關系或不愿給老師添麻煩等原因而壓抑著自己。于是,我們針對這樣的家長采取了一句話溝通法,即利用接送環(huán)節(jié)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映情況,如:今天某某學會了……今天某某吃了幾碗飯等等,當 你說完后,往往會看到家長會心的微笑。
(2)引起注意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或多個領域的多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由于家長對幼兒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親情蒙住了眼睛,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點缺點也會樹大自直,所以對孩子的情況不太關注。對于這樣的家長我們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開放、作品展示等讓家長發(fā)現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差距,從而引起家長的關注,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家長溝通,過程是這樣的:
1、讓家長了解教育目標及幼兒應達到水平。
2、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并逐步滲透教育理念。
3、了解家長的教育方法。
4、找出問題的原因。
5、共同制定好的解決辦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園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3)真情感動法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領域的發(fā)展中不存在問題,但家長有許多的不放心。每天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離去。對于這樣的家長我們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動法,即:將孩子在各領域發(fā)展中的點點滴滴及時向家長匯報,尤其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觀察,細致指導,耐心細致的向家長反映情況,讓家長感到老師了解孩子,關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師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師會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失敗而難過,用我們細致的工作感動家長,讓家長相信我們,支持我們!讓家園共育的合力促進孩子更快 更好的發(fā)展。
二、家園溝通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要尊重家長。我們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交流環(huán)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xié)調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如親親孩子的小臉蛋說:“你真棒!老師喜歡你?!倍@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xù)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兒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三)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許多家長由于對孩子年齡特點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老師是有一定育兒知識的專業(yè)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fā)、引導家長,讓他們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曾遇到過一個家長向我訴苦“老師,我們家孩子太任性,每天上學非要買零食,怎么打他罵他都沒用,不買就不上幼兒園?!弊鳛榻處煈撓雀嬖V家長:吃零食過多,不但有礙于幼兒身體健康,還會造成幼兒偏食;建議家長把和孩子交流時用淺顯的語言講給幼兒聽,其效果肯定比打、罵的方式好的多。家長從我們這里了解到了正確的育兒知識,及時的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我們也更加了解這個孩子,同時與家長也拉進了距離。
(四)對家長要一視同仁。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么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由于職業(yè)、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了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
(五)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我們好多老師現在還很年輕,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了解父母的角色,并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這時我們要了解幼兒父母的角色,要換位思考,體諒家長的愛子之心。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tài)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系,給家園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tài)度也會大不相同。那么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六)要充分發(fā)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家園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tài)度,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梢韵认蚣议L介紹一些孩子的優(yōu)點,再說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這樣,便于家長接受。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只是一時糊涂,孩子的調皮,是一種可愛。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包括家長)都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于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tài)度。我們教師關鍵在于表達一種愿望——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園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以一顆真誠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現對孩子的關愛之情,以此換來家長的信賴,家長十分在意教師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態(tài)度。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應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關心孩子,理解家長的心情,如果教師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她與家長之間的交談一定會順利進行,它會讓孩子家長感受到教師是誠意喜愛關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長就會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使家長堅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七)對孩子共同的愛是溝通的基礎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共同的愛使家長和教師的距離拉得很近,使家園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愛有時是不正確的,要么愛得過火,要么不到位。例如,當孩子沒有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時,教師會教育幼兒: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而有的家長怕孩子受批評,竟主動替孩子開脫責任:是我不好,我沒有提醒他。從而使孩子心安理得地認為完成老師的任務是爸爸媽媽的事,和我沒有多大關系。而有的家長則是恨鐵不成鋼,當眾指責孩子:你看別人怎么都完成了?你為什么忘了?從而使孩子羞愧難當,自信心大受傷害。我們在與家長交流時,首先要理解、肯定家長良好的出發(fā)點,不要使家長有挫敗感,同時要給家長一些幫助,使他們能夠正確運用他們的愛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會性得到健康發(fā)展
溝通是雙向的,家長的積極參與是溝通的必要條件,由于各種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給教師添麻煩等,不少家長很少主動與教師溝通,這對家園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們教師要鼓勵家長采用多種形式與教師溝通。
三、教師和家長談話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切忌“告狀”式的談話方法。這樣會讓家長誤認為老師不喜歡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會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產生抵制情緒。
(二)和家長溝通要講究談話的策略性和藝術性,把談話建立在客觀、全面的基礎上。要讓家長相信我們,尊重并聽取我們的意見,要讓家長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老師比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時,要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以請教的態(tài)度耐心的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信任感,從而樂意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具體步驟是:
1、匯報孩子近來的發(fā)展情況(進步與問題所在)。
2、了解幼兒在家情況及家長的教育方法,找出問題的原因。
3、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法及家長需要配合做的事。這三個步驟的良好運用,就為我們更好的和家長溝通開了一個好頭。
掌握了最基本的原則,我們還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做不同的安排。如:每學年開學初,我們都要接一個新班。由于家長對老師不了解,所以關注的一般都是幼兒在園的生活情況,即吃的怎么樣,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覺了沒有等等。根據家長的需求,我們指導幼兒制作了一張生活卡,貼在樓道里。內容包括:今天我吃飯了、今天我喝水了、今天我大便了,今天我睡覺了。指導幼兒利用室內活動時間按數量用自己喜歡的圖案紀錄。這樣,家長就能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暫時間充分了解幼兒在園的生活情況。又因為是孩子們自己記錄的,孩子們還可以向家長解釋,從而讓家長了解的更清楚,更真實。
四、教師應通過多渠道,采取多種方法與家長溝通
1、家長委員會
老師們要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幼兒園大型家園共育活動,可請家長委員會代表參與制定方案并一起組織實施。還可通過家長委員會真實了解家長們的心聲。
2、家長辯論會
以往的家長會多以老師說教為主,家長興趣不大。我們可以改變老的形式把家長會改為家教辯論會。老師舉出幾個班上幼兒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長為主,讓家長分析討論,各抒己見。在激烈的辯論中,家長們更新教育觀,對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并產生學習和參與各種教育活動的興趣。待家長們發(fā)言完畢,教師再有的放矢的發(fā)表意見,表明觀點,介紹經驗,其效果事半功倍。
3、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一個重要窗口。老師們似乎已習慣于用更多的心思來設計欄目、尋找內容,而忽略了家長參與的深度與廣度。我們?yōu)槭裁床粶蕚湟粔K小天地,將家長請到家長園地中來。如“夸寶寶”欄目可寫孩子在家的表現;“我的育兒心得”讓家長暢所欲言;“我的問題”可寫上家長的困惑等等。家長園地不能只是教師唱“獨角戲”,要調動家長積極參與的興趣,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搭起一座彩橋。
4、家園共育袋
我們可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家園袋。每周,我們都將幼兒所學的內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還可隨時將幼兒在園情況,教學內容及需家長幫助等寫好,放入袋中。由于袋里裝著孩子們小小的成果,家長們會很樂意每個周末將袋子帶回家,周一再帶入幼兒園。另外,家長對老師的工作有何意見、要求都可寫下來裝入袋中,以助于老師工作的提高。家園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長能更了解幼兒的發(fā)展情況,無聲的交流促進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5、個別化的家園溝通
由于每個孩子個性的不同;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家長文化素質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溝通是個別化的。個別化家園溝通的方式有家訪、約談、家園聯系冊、電話、便條以及接送孩子時的交談等。如今,許多幼兒園上了寬帶網,并且實現了班班通,這樣就更加拓寬了溝通渠道,網上交談也是很方便的。個別化的溝通要著重于針對每個幼兒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家長在教育上的問題而進行,以促進每個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為目的。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雙方都有責任,但教師更應主動些,并且要努力為溝通渠道創(chuàng)造條件。幼兒教師要真正從狹隘的教育觀中走出來,必須充分認識到:家長工作的最終目的在于實現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總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主要靠幼兒教師做出努力。教師常常要換位思考,善于與不同類型的家長相處,遭到家長誤解時教師要保持冷靜,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時,教師要主動反思,為暢通渠道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