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者范文網
當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網 > 范文大全 > 工作報告 > 調查報告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

更新時間:2024-11-20 查看人數:18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

第1篇 校園欺凌的調查報告

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等,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中小學。以下小編為你整理了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校園欺凌,作為校園暴力的一種表現形式,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yè)表現都會造成負面影響。據北京師范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劉文利等人的研究成果,校園欺凌可以分成直接欺凌與間接欺凌兩類,直接欺凌主要包括言語欺凌(公開嘲笑、恐嚇、威脅等)和身體欺凌(推、打、性侵害、死亡威脅等)兩種,間接欺凌主要包括關系欺凌(傳播謠言、社會孤立)和網絡欺凌(歧視性短信、電子郵件和微信等)兩種(《面對校園欺凌,我們怎么做》,《人民教育》2023年第11期)。

6月13日,市教育局下發(fā)了《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各學校都組織學習,并在校園內開展了排查工作。為提高中小學生預防校園暴力的意識和能力,保障中小學生安全健康快樂成長,同時讓家長正確認識校園暴力,識別孩子是否遭遇校園暴力及教育孩子如何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結合前一階段開展的第21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專題教育活動,教育局開展了校園欺凌調研活動。

一、基本情況及現狀

本次調研針對學生的性別、學校位置等進行調查,并特別關注了流動人口子女的情況。我市有效參加調研總人數為35917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具體情況見表1。

1、我市校園欺凌的總體情況

我市參加調研的有效人數為 35917人,在回答“你曾在學校受到過欺負嗎?”這一問題時,有27941人選擇“沒有被欺負過”的人數,比例為 77.79%;有6750人選擇“偶爾被欺負過”的人數比例,比例為18.79%;有1226人選擇“經常被欺負”,比例為 3.41%。具體數據如圖1: 圖1

從有效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市中小學中校園欺凌現象確實存在,但并不突出。

2、我市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我們羅列了常見的10項校園暴力主要行為,被選擇最多的選項是依次是:使用文具、棍棒、刀子等攻擊同學,選擇人數:29786人,占比82.93%;同學間發(fā)生肢體沖突,如故意沖撞、打架和威脅、恐嚇同學等兩項,選擇人數分別為29407人和28907人,占比81.87%和80.48%。具體數據見圖2和表2。

圖2 校園暴力行為比例前5項

從表3中可以看出,各年級段同學在進行“你認為的校園暴力行為”中選擇一致,選擇最多的3項分別為威脅、恐嚇同學(1-3年級學生中占24.75%,4-6年級學生中占23.28%,初中學生中占23.18%,高中學生中占9.25%);同學間發(fā)生肢體沖突,如故意沖撞、打架(1-3年級學生中占25.29%,4-6年級學生中占23.98%,初中學生中占23.54%,高中學生中占9.03%);使用文具、棍棒、刀子等攻擊同學(1-3年級學生中占25.77%,4-6年級學生中占24.26%,初中學生中占23.89%,高中學生中占8.97%)。其中不同點在于,1-6年級及初中同學選擇最多的選項為“使用文具、棍棒、刀子等攻擊同學” ,高中同學選擇最多的選項為“威脅、恐嚇同學”。要注意的是,出現了新情況:

校園欺凌也進入了自媒體時代。欺凌經自媒體的傳播,會造成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而且第二次傷害遠大于第一次傷害。在“你遭受過怎樣的欺負”選項中,“被當眾辱罵、毆打”和“被作弄、取笑、起外號等”被選擇為最多的兩項。具體數據見圖3。

圖3 各年級學生遭遇校園暴力多發(fā)形式選擇分布

3、我市校園欺凌的主要特點

(1)校園欺凌中同伴欺凌的比例較高。

被欺負學生群體對“你被什么樣的人欺負?(多選)”的回答中,有6324人選擇“同年級學生”,占比79.29%;有1929人選擇“高年級學生”,占比24.19%。具體數據見圖4及表4。

圖4 欺凌來源柱狀統(tǒng)計

圖5 欺凌者選擇對象統(tǒng)計

從欺凌者角度看,選擇“同年級同學”的有2985人,占比82.37%,遠高于選擇“低年級同學”的603人和16.64%。

從圖4、表4與圖5的數據可以得出結論,校園欺凌在同年級學生中發(fā)生的比例要遠高于不同年級間的學生發(fā)生的比例。

(2)校園欺凌有相對密集的年級段。

在選擇“經常被欺負”的各年級人群中,4-6年級人數最多,有489人,占比1.36%;其次是1-3年級,有340人,占比0.95%。在選擇“偶爾被欺負”的各類人群中,是1-3年級最多,有2691人,占比7.49%;其次4-6年級,有2398人,占比6.68%。具體數據見表4。

從表5和表6中可以看出,小學階段屬于欺凌現象高發(fā)期,尤其是4-6年級階段,無論是受欺凌還是欺凌,相關數據都處于高位。

(3)校園欺凌有較明顯的性別差別。

在回答“在學校經常被欺負”的選項時,有2.21%的男生選擇,高于女生的1.21%;選擇“偶爾被欺負”的男生占比10.97%,女生占比7.83;選擇“經常欺負同學”的男生占比1.14%,女生占比0.57%;選擇“偶爾欺負同學”的男生占比5.36%,女生占比3.02%。具體數據見表7。

從表7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看出,男生中發(fā)生的校園欺凌比例要明顯高于女生。但是,女生“經常欺負同學”和“偶爾欺負同學”兩項比例相加,達到3.59%,說明女生的攻擊性也不容忽視。這一現象也要引起注意。

(4)校園欺凌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的熟悉程度有一定聯(lián)系。

生活環(huán)境熟悉與否,與校園欺凌現象存在著較為密集的關聯(lián)。經過調查,因為父母外出而成為留守學生與跟隨父母而外遷就讀的學生遭遇到的校園欺凌現象在較為明顯的差別。具體調查數據見表8。

表8的數據表明,無論是被動受欺負,還是主動欺負他人,隨遷學生的各項數值都比留守學生要高。這說明,隨遷學生融入新環(huán)境的難度較大,受到的挑戰(zhàn)也更多(經常被欺負和偶爾被欺負分別比留守學生高出0.02%和1.18%);面對困境,他們也采取了更為攻擊性的行為(經常欺負同學和偶爾欺負同學分別比留守學生高出0.01%和0.38%)。

(5)我市學生對校園欺凌的態(tài)度較為正面。

在回答“如果你自己受到欺負,你會怎么做”這個問題時,全市有34118人、占比94.99%的學生選擇“告訴老師、家長或報警”;在回答“如果你遇到他人正在實施校園暴力,你會怎么做”這個問題時,全市有32023人、占比89.01%的學生選擇“立即報告老師、找保安或報警”,有2298人、占比6.40%的學生選擇“目前制止”;在回答“如果你的同學讓你去參加校園暴力事件,你會怎么做”這個問題時,有19738人、占比54.95%的學生選擇“不去參加并告知老師”,有15310人、占比42.63%的學生選擇“不去參加并勸說同學也不要去”。具體統(tǒng)計數據見表9。

表10、表11則顯示,無論是從男生與女生的性別差異調查數據來看,還是從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的地區(qū)差異調查數據來看,我市中小學學生對校園欺凌的容忍度都較低,自我保護意識較強。

二、問題的原因分析

校園欺凌雖然發(fā)生在校園中,但校園因素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在調查中,學生認為產生原因中涉及校園的最高排第五和第六位,認為“問題學生”的帽子增加了學生的叛逆心理(20551人,占比57.22%);認為“學校管理松懈,重智輕德,不重視法制教育”有20323人,占比56.58%。排名前四位的分別是“家族教育方式不當或家庭暴力影響” (24286人,占比67.62%)、“暴力影視或游戲的影響”(23895人,占比66.53%)、“青少年情緒不穩(wěn)定、缺乏自制力”(23824人,占比66.33%)和“對黑惡勢力、暴力的認同與膜拜”(23764人,占比66.17%)。相關數據見表12。

根據本次對學生的調查統(tǒng)計數據及平時對教師的訪談,校園欺凌大體可以梳理出以下原因:

1、家庭的負面影響。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年齡尚幼時,家長的行為對孩子有比較深刻的影響。過去大量的實例證明,孩子的行為是自己父母行為的鏡像。家庭中常有攻擊性行為,孩子就會不自覺地把攻擊性行為帶到學校中來。這一些在小學低年級更為明顯。這在本次調研中,也得到了印證。本次調研中發(fā)現,排名第一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對或家庭暴力影響”與排名第四的“對黑惡勢力、暴力的認同與膜拜”,都與家庭教育背景相關。這些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刻而持久的,造成的后果清除起來也非常困難。

對于隨遷學生來說,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固然帶來了便利,但也讓他們過早地見識到父母生存的艱辛。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既讓他們在面對欺凌時更多選擇退讓,又使他們在反抗暴力時迸發(fā)出更大的破壞性。

2、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的一生要經歷三次較為明顯的叛逆期,而在學校教育期間要經歷兩次,分別是小學低年級段(7-9歲)和初中階段(13-15歲)。叛逆期的學生自我意識特別強,往往有兩個明顯特征:一是反感各方面對自己的約束,自控能力較弱;二是常常將自己與約束自己的力量對立起來,甚至為了突出自己的主體性而故意忽視和挑戰(zhàn)規(guī)則。所以,那些通過自己的暴力反抗而獲得所謂“成功”的暴力型影視作品,能讓叛逆期的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對他們有天然的吸引力。特別是隨著身體的發(fā)育,學生已經有了較為強壯的肢體。這給他們踐行“暴力理想”提供了物質條件。

如果學校及教師沒有認為到這一規(guī)律,并運用心理學沒有對學生進行及時、合理的引導,這些學生將自發(fā)地按規(guī)律發(fā)展。

我市的調研情況(如圖3各年級學生遭遇校園暴力多發(fā)形式選擇分布)基本符合心理學的一般規(guī)律,校園欺凌現象在初中階段呈現出高發(fā)的特征。調查中發(fā)現,小學高年級段學生也呈現出高發(fā)狀態(tài),可能與我市這一階段的學生身體發(fā)育較早、較快有關。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體條件與初中學生已經相差無幾了。

3、法制教育仍需強化。

中小學生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期,三觀尚未形成,對社會規(guī)則尤其是法制的感受比較淡薄,所以,他們挑戰(zhàn)權威和規(guī)則的行為,

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往往會觸及到違法的邊緣,甚至跨入犯罪的行列。再加上,隨著叛逆期的到來,師長對學生的影響日益式微,同伴的影響日益增強,學生常常會因為求得同伴的認同而一味追隨同伴的行為。表12的數據表明,即使學生明知校園暴力不正當,但仍然應同學的要求而選擇“去參加”的比例不低,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學校的學生,選擇比例都高于50%。

這都說明,在學生的心目中,理智在與同伴影響的較量中處于下風,或者說,理智一方的砝碼還不夠重,缺少法制教育的強有力支撐。

4、學校教育的藝術性還不夠。

雖然這次調研中,學校因素的排名靠后,并不說明學校因素不重要。學生選擇校園欺凌產生原因的學校因素有四個,且選擇率都超過40%。涉及學校管理層面的有兩個,即“學校管理松懈,重智輕德,不重視法制教育”和“學校對違紀學生處罰較輕”,涉及教師管理層面的有兩個,即“‘問題學生’的帽子增加了學生的叛逆心理”和“師生間缺乏理解和信任”。這說明,部分學校的管理存在漏洞,沒有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缺乏藝術性,沒有得到學生的理解和認同,造成學校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了隔閡。

三、對策與建議

根據調研統(tǒng)計的數據和原因的分析,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家校溝通,提高家庭教育的針對性。

要激發(fā)家長的參與熱情,加強家校溝通,指導家長認識到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1)重視對家長的培訓,尤其是對新生家長的培訓。目前,許多學校重視了對新生的培訓,如外國語學校拿出專門時間來讓學生了解和熟悉出本階段學生基本行為規(guī)范,便于他們用規(guī)范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對于新生家長的培訓,同等重要。除了要讓他們了解本校學生基本行為規(guī)范外,還要重點介紹孩子即將面對一系列身心發(fā)展方面的困難,尤其是可能會出現的心理發(fā)展困惑,讓家長有足夠的準備來迎接孩子的成長。此外,學校還要提供對應的應對策略和建議方法,引導不懂心理學的家長熟悉孩子成長規(guī)律,并順應規(guī)律來幫助孩子解決困難、健康成長。

(2)強化幼兒園階段家校溝通的針對性。幼兒階段,即2-3周歲,正進入人生第一次叛逆期,家長非常需要學校對他們的指點。再加上這一時期,無論是學生還是學生家長,可塑性都很大。要抓住這一關鍵期,加大對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指導,讓他們學會理性控制情緒,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避免向暴力化發(fā)展。抓住了這一關鍵期,對于控制校園欺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強心理教育,建立心理預警和危機干預機制。

人的發(fā)展過程,受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支配。目前,無論家長還是教師,對學生身體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了較為統(tǒng)一和清晰的認識,但對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都缺乏必要的知識。所以,無論在校期間,還是在家期間,學生的心理都難以得到長輩科學、及時的指點。遇到困境時,他們會因為無助感而采取自發(fā)性行為,增加了行為的不可控性。

目前,我市已經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缺乏結構性的支撐(如專職教研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組等),我市心理健康教育難以取得突破,難以向廣大教師和家長普及心理學知識,也難以采取更為專業(yè)的心理預警和危機干預。

(1)設立專職心理健康教研員。配備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可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建設,并由教研員牽頭建立學科業(yè)務管理網絡,能系統(tǒng)推進我市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事業(yè)的發(fā)展。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的設置,能扭轉各基層學校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傾向,營造面向廣大師生普及心理學知識有利的整體氛圍。

(2)建立心理預警和危機干預機制。雖然我市的校園欺凌現象并不多發(fā),但偶發(fā)的校園欺凌仍有較惡劣的社會影響。再加上現在進行自媒體時代,網絡傳播會加速、加大欺凌事件的危害性。所以,要防止惡性事件,需要有預警機制。建議配備專業(yè)心理軟件,篩選隱藏在廣大學生中的危險分子?,F有許多專業(yè)軟件具備將暴力傾向、自殘和自殺傾向的人群篩選出來的功能。如果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調查,既能建立起學生的心理健康數據庫,又能將高危人群篩選出來。再通過對現有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建立起專業(yè)的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就能形成我市健全的心理預警和危機干預機制,防患于未然,把許多惡性事件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3、加強法制教育,增強學生是非辨別能力。

各學校要正視學生心理的特殊需求,合理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暴力題材的影視作品與網絡游戲。努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要研究各階段學生的心理,采取更多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形式來增加法制教育對青少年學生的吸引力。

(1)切實加大對各校法制教育情況的檢查和考核力度,避免法制教育“走過場”的現象。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司法部和全國普法辦聯(lián)合下發(fā)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規(guī)定,法制教育的主要有學科教學、專題教育、課外活動和個別輔導等四種形式。目前,對法制教育的檢查和考核次數很少,只有普教處的抽查和年終的綜合評估才檢查到學校法制教育的開展情況。建議,每學期組成市局職能科室、教研室及政法條線的同志聯(lián)合檢查組,對各級各類學校進行專項抽查,推動各校把法制教育落到實處。

(2)提高法制教育的針對性,努力把法制教育做到學生的心中去。目前我市法制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是開設法制講座,主講人并不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政法條線的在崗人員。他們缺乏對學生生活環(huán)境的了解,也具備把握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能力,所以,這樣的法制教育僅停留在照本宣科的說教上。這樣的教育形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更談不上走進學生的心里。建議與相關部門合作,拍攝法制題材的微視頻,從學生的視角來闡釋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制問題,主動迎合當前學生的興奮點,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4、加強師德教育,避免管理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隱性傷害。

青少年學生思維和行為非?;钴S,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形成,需要作為教育者的學校領導和教師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和處理學生存在的問題。

(1)加強對全體教師的師德教育,強調要以更為寬廣的胸懷包容學生的過錯。青少年學生容易犯錯,尤其是進入小學高年級后叛逆心理逐漸萌發(fā),語言與行為有時會比較極端。但顯現出來的極端言行,并不一定代表著他們心里已經形成極端的價值觀。所以,對于這一時期的學生,學校和教師不宜“蓋棺定論”,過早地給他們貼上標簽。要通過師德教育,引導廣大教師更以更理性的角度來看待犯錯的學生,以更寬廣的胸懷來包容學生的過錯,以免對他們造成隱性傷害。

(2)加強對全體教師的師德教育,強調要以更為公平的眼光看待不同群體的學生。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會有不同特點的言行舉止,會有不同的成長速度。教師要理解和實踐這一理念。加強對全體教師的師德教育,強調要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待每一位學生,都能給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加油鼓勁。無論學生存在什么樣的差異,學業(yè)優(yōu)良或落伍,舉止文雅或粗俗,在一個班級里,都要能感受到學校和教師對他們的公平態(tài)度,讓他們體驗到共同遵守同一規(guī)則的公正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服從規(guī)則,愿意在規(guī)則中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教師人為的、哪怕是無心的偏心,都會促使學生選擇另一套規(guī)則,或者說“反規(guī)則”來解決矛盾與問題,將會增加校園欺凌的可能性。

附件: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

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等,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中小學。以下小編為你整理了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校園欺凌,作為校園…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校園欺凌信息

  •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
  •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18人關注

    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等,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中小學。以下小編為你整理了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校園欺 ...[更多]

相關專題

調查報告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