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關于七年級學生與父母溝通問題的調(diào)查報告
調(diào)查背景:
在實習的時候,班上一個女孩子和我說:老師,我考試考差了,我不敢回家,我怕我媽罵我,她一罵我我連死的心都有。另外,在開完家長會之后,我看到不少孩子們在qq簽名上都寫著:家長會結(jié)束之后自己挨罵了;要不就寫著:這次開完家長會之后沒挨罵,很開心??粗@類話語,我不由得思考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問題。從七年級二班的情況看來,相當一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一直都停留在教訓這個層面上,沒有和孩子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和對話。
小時候,父母一直是孩子眼中的巨人,父母似乎無所不能。當幼兒園或者小學學校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孩子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沖回家里告訴爸爸媽媽。但是上了初中之后,孩子們漸漸地和父母的溝通變得少了,有的孩子甚至把向父母的心門給關上了。
子女與父母兩代人之間由于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對同一件事的判斷和處理也會不同,當父母沒有習慣讓子女按照子女自己的觀念和方式處理問題,而作為子女的又沒有和父母進行有效地溝通時,摩擦就發(fā)生了。一個人的獨立人格是漸漸成熟的,七年級的學生剛剛步入青春期,在小學與中學的過去階段,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一切東西都在改變。這個年紀的學生在朦朧的希望自己獨立的早期,常會做出一些在長輩看來不盡準確地判斷,當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而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像以前那樣毫無意見的聽從自己的指揮,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爆發(fā)了。
父母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需求和情緒,他們的觀點不一定就是對的,他們的表達方式也不一定妥當,但是,天下最愛你最希望你幸福的人還是你的父母。明白了這一點,你再與父母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想想,你就會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了,父母的不少錯誤和缺點也就不再是錯誤和缺點了。
人與人之間是需要溝通的。海倫凱勒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何時才能學會我們?nèi)勘舜讼嗷リP心,我們是整體的一員。你有體諒過你的父母嗎?你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嗎?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缺乏溝通這個問題?如何與父母交流?如何讓父母重視你的感受,理解你的想法?
我的調(diào)查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一下五個階段:一、確定研究方向;二、根據(jù)研究方向設計調(diào)查問卷;三、在湛師附中七年級二班進行調(diào)查;四、整理調(diào)查問卷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五、分析調(diào)查結(jié)果、查閱相關資料,得出調(diào)查報告。
結(jié)果分析:
我在初一(2)班發(fā)下了56份調(diào)查問卷,收回52份調(diào)查問卷,其中有兩份問卷作廢,所以最后得到的有效問卷有50份。
通過問卷調(diào)查了湛師附中初一(2)班50名同學后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56%的同學在家里常常喜歡獨自一個人,36%的同學喜歡和爸爸媽媽在一起,8%的同學選擇了單獨和媽媽在一起,而選擇單獨與爸爸在一起的則沒有。60%的同學認為自己與家人的關系平等,相互理解和尊重,只有一位同學選擇了關系緊張,有對立現(xiàn)象這一選項,而選擇比較親密,有什么想法都會與家人交流的同學只有26%,從這里可以窺見學生們與父母并不是十分親密,有一種敬而疏遠的態(tài)度。
當被問到學生是否經(jīng)常溝通時,有60%的同學表示較經(jīng)常與他們的父母溝通,44%的同學則選擇了一般,選擇基本上不進行和很頻繁這兩個選項的同學都只有極個別幾個。在家里主要是媽媽與學生溝通和主要是爸爸媽媽一起與學生溝通各占44%,選擇主要是爸爸與學生溝通的只有8%,由此可見,父母親中與孩子溝通交流占主導地位的是母親。
家長與學生溝通的內(nèi)容主要有學習、家里的小事、談論同學和老師和社會新聞事件,而家長的工作則很少提到;而學生與家長溝通的內(nèi)容主要有在學校發(fā)生的事、成績和學習方法、家里的事等。學生在犯錯、和朋友鬧別扭、考試考砸了、遇到開心的事時都會選擇主動與家長溝通,其中選擇遇到開心的事的學生占了78%,另外還有46%的學生在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時也會主動與家長溝通。從調(diào)查中課得知,學生們與家長溝通的話題還是挺多的。
主要的溝通方式是面對面對話溝通,而學生與家長溝通的地點一般在客廳,時間多數(shù)(64%)是選擇不論時間。學生與家長結(jié)束溝通的情形通常是原定要談的事談完就結(jié)束??傮w看來,學生們不反感與家長溝通的,對是否喜歡和父母溝通這一問題持一般態(tài)度和較喜歡、喜歡態(tài)度的學生各占48%。
當被問到你是否擅長與父母溝通時,48%的學生選擇了一般,44%的學生選擇了較擅長、擅長另外,有16%的學生選擇不擅長。54%的學生對與父母溝通表示感興趣,還有48%的學生表示對父母溝通的興趣程度只是一般。
傳統(tǒng)觀念認為,子女與父母有了好的家庭關系,溝通就不會有什么問題。但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并非如此。那些自認為與父母關系很好的同學在與父母的溝通時,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有70%的同學覺得與父母聊天一般、有一點效果,只有有24%的同學覺得與父母溝通之后認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得到了良好的解決。家長一般會采取訓斥、通過合適的方式懲罰、打罵、進行規(guī)勸并要求下次不能再犯、了解前因后果與之溝通以改正錯誤等各種各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幾個選項在學生的調(diào)查問卷中所反映的比重相當,可以看出,家長為了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什么招數(shù)都用上了,可是管用還是不管用,結(jié)果就大相徑庭了。
64%的學生認為其與父母溝通時有時會發(fā)生分歧,在和父母發(fā)生意見分歧或者爭吵時,學生多數(shù)選擇比較平靜的解釋和沉默,其次是頂嘴和直接不理,冷戰(zhàn)。這個結(jié)果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我一開始以為選b選項的人會少一些,但是沒想到這個選項的票數(shù)是最多的,希望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和父母發(fā)生意見分歧或爭吵時,真的可以平靜且理性的對父母作出解釋。
絕大部分學生在與父母吵完架后在較短時間內(nèi)(一般是一兩個小時候之后)可以和好,和好的方式大多是自動和好,其次是自己或者父母主動。學生和朋友在一起時有時會談到父母,但是這種情況不多。
56%的學生選擇父母和學生雙方多數(shù)不會告訴對方關于自己的小秘密,64%的學生有時會幫父母的忙,28%的學生經(jīng)常會,還有20%的學生選擇了很少會。56%的學生認為自己父母的關系很好,相處融洽,另外44%的學生則認為自己和父母的關系一般般。
分析整理調(diào)查得來的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事物之間的看法不同是子女與父母間正常溝通的最大障礙,在所有被調(diào)查者中占到了48%,其中時代的變化,父母落后了,行為舉止、習慣的不同以及父母的要求太高了這些方面也是是造成七年級學生與父母之間溝通障礙的原因。
調(diào)查還表明,親子之間交談的內(nèi)容多半是關于子女的學習,有近65%。而很少有父母會談及自身,僅16%左右的家長會偶爾提及,但也只是輕微帶過。這樣子女就很難了解父母心里的一些想法,無助于溝通。且如果問題涉及到了個人隱私,幾乎93%的父母都會下意識采取回避。而且在調(diào)查中約有30%的學生會主動去和父母談心,并且大部分學生在與父母的談話中會與父母發(fā)生分歧。但值得高興的是在調(diào)查結(jié)果中大部分同學愿意在與父母的溝通中持有積極態(tài)度,但同時也有一部分仍持有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60%的學生認為處理矛盾比較好的做法是互相理解、換位思考。
70%的學生表示有時會做家務,而經(jīng)常做家務的只占20%,學生在家里做家務一般都是被動的,父母叫了才做家務和叫了也不做家務的占到了64%。由此可見,學生在家里多數(shù)有做過家務,但是頻率不高,而且極少是自己積極主動去做。
孩子們的心聲:
要互相理解,才能更好解決問題
請不要強迫我按照你們的模式生活
不要每天在我耳邊說來說去
不要太多要求,也不要太強迫我學習,給我多一點時間休息
爸爸媽媽,希望您能在生活中理解和支持我
請不要拿我和別人作比較,也不要使用家庭暴力
不要每天叮囑同一件事,不要插手我和朋友之間的事,也不要在我面前說我朋友的壞話。
他們總是強詞奪理
希望爸爸媽媽不要管我那么嚴,給我一點點私人的空間。
1、 主動交流:主動的不僅僅是指孩子,還有父母。雙方可以聊聊自己見到的新鮮事。
2、 認真傾聽:父母批評你,甚至責罵你的時候,先不要急著反駁,試著聽聽父母的說法;而做父母的,當自己小孩犯錯時,不能一味地責怪或者打罵,應該給機會給孩子解釋。
3、 學會道歉: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還不肯道歉、改正。
4、 控制情緒:父母發(fā)脾氣,自己躲著點;自己情緒不好,找點高興的事做學會控制情緒,避免頂嘴、發(fā)脾氣的最好方法是:多做幾個深呼吸、離開一會兒、甚至用冷水洗洗臉要知道在發(fā)怒的情況下,任何事情都無法圓滿解決。
5、 善于體諒:老爸老媽一定有錯怪你的時候,就像你有時也會誤解他們一樣??赡苠e不在你,你特別委屈,可爭辯也沒有多大的用處。也許父母勞累過度,也許父母有他們無法承受的壓力,或許他們遇到了很大麻煩多多體諒為上。換個時間、選擇好的方法,再與父母溝通,別忘了要給他們一些安慰。
6、 學會負責:要想讓父母知道自己長大了,最好的方法是學會負責任。大事可能還做不好,小事總可以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著洗碗、擦窗、打掃衛(wèi)生。要是和父母一起做這些事,溝通就在共同勞動之中實現(xiàn)了。還有,學習不用父母擔心,盡量體諒父母的難處
7、 學會感恩:學會感恩,是做人的基本,父母為你付出的這一切并不是理所當然的,我們作為孩子的要懂得父母的辛苦。
總結(jié):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最重要的條件。有不良問題的家庭,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往往會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使孩子心靈遭受創(chuàng)傷,嚴重的會使孩子精神偏異,危害終生。因此,父母必須重視和孩子的溝通與交流,并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
父母們一定要意識到,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成長將起到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注意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
第一,家庭成員之間應相互關心,相互尊重。老人要體諒小輩,小輩要孝敬老人。婆媳不和是常見的家庭矛盾,需要雙方多多努力,相互諒解,夫妻倆更要相親相愛,同心同德。
第二,父母之間要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發(fā)生沖突,吵吵鬧鬧,甚至打架。這樣會讓孩子受到驚嚇,手足無措,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第三,民主是良好的家庭氣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重要的決定,應該由全體家庭成員,包括孩子,一起協(xié)商后作出,尤其是父母與子女之間,若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將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氣氛。
第四,要力求使家庭的氣氛保持一種輕松的狀態(tài)。若家庭氣氛太沉悶、太壓抑,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是不利的。如父母在外面有什么不順心、不愉快,不應該將它帶回家里來,更不應該將它朝孩子發(fā)泄。父母對孩子學習方面的壓力也不要太大。孩子放學回來,作父母的也要和孩子一起聊聊天,活動活動,看看電視,這樣看起來好像耽誤了時間,實際上調(diào)劑了生活,活躍了氣氛,終究是得大于失的。
最后,父母們應注意加強自身修養(yǎng),注意提高文化修養(yǎng)和素質(zhì)。一個人文化修養(yǎng)好,有較豐富的內(nèi)涵,才會有文明的舉止,高雅的愛好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容易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講文明的人。
總之,為了孩子健康的成長,應努力營造一個溫馨、文明的家庭氣氛。
作為子女我們也有義務主動與父母交流溝通。要知道,從爸爸媽媽成立家庭的第一天起,我們的家庭便開始經(jīng)歷它特有的生命周期。正如一個人的一生要經(jīng)歷不同的時期一樣,家庭也要經(jīng)歷不同的階段;在不同的階段中,每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都會發(fā)生變化。當我們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兒女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從原來的未成人與成人的關系逐漸轉(zhuǎn)變?yōu)槌扇伺c成人之間的關系,父母之間的關系也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你和父母都要主動適應這種家庭關系的質(zhì)的變化。更多的時侯,我們需要用自己的行動,而不是用口舌向父母證明自己的成熟。仔細想想,父母對我們不放心難道就沒有道理嗎?如果你平時做事總是馬馬虎虎、丟三落四、虎頭蛇尾,在家里很少承擔責任,父母有什么理由相信你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呢?
多給父母一些信任你的理由,不妨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家里主動分擔一些家務,保證做得又快又好;盡可能多地照顧好自己的飲食起居,減輕父母的負擔如果父母發(fā)現(xiàn),每此你都能很好地完成他們交給你的任務,那么,他們不但愿意多給你一些自己做決定的機會,而且還會對你的能力大加贊賞。只有你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你有責任心,你有獨立能力,你才會贏得父母對你的信任。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與父母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