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篇一 2023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報告:尋訪英烈足跡,弘揚抗戰(zhàn)精神
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在這樣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年份里,河北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為響應團中央、人民日報、新華網(wǎng)利用暑期進行“全國大學生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尋訪活動”的倡議,開展了河北工業(yè)大學全國大學生抗戰(zhàn)勝利尋訪活動。馬克思主義學院組建了抗戰(zhàn)尋訪冀東小分隊和太行小分隊(與城市學院聯(lián)合組成),兩隊共31人。兩支抗戰(zhàn)尋訪小分隊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谷路寧書記帶隊并特邀校友楊裕民烈士的曾孫楊小冀先生全程陪同指導,分別于7月9日至12日(17人)和7月15日至20日(14人)在冀東和太行兩地區(qū)相繼開展了實地尋訪。此次尋訪活動前后歷時十天,橫跨晉冀京津四省市,行程3千多公里,走訪了20余處舊址和單位,直接訪問50余人。此次活動,通過共同追尋抗戰(zhàn)遺跡,緬懷前輩英勇事跡,激發(fā)了小分隊全體師生繼承英烈遺志、發(fā)揚抗戰(zhàn)精神、愛國愛校的極大熱忱,為當代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載體。
馬克思主義學院抗戰(zhàn)尋訪活動啟動
xx年7月8日馬克思主義學院召開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與會的領導和老師有校黨委宣傳部陳鴻雁部長,校友辦戴景新主任,校團委趙庚書記,原機械學院黨委余永璋書記,天津市創(chuàng)舉科技有限公司王柱祥總經(jīng)理,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谷路寧書記、梁永郭副院長、院團委武芬書記、近現(xiàn)代教研室高京平主任,城市學院學工辦劉征主任、何樹、張樹亮老師,以及參與實踐的所有同學。首先,武芬老師強調(diào)了暑期社會實踐隊的紀律要求;小分隊學生負責人苗春瑩、楊佳慧分別介紹了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意義以及組隊形式、實踐流程等大家所關心的話題。隨后,與會的領導和老師們就此次尋訪提出許多很好意見和建議,鼓舞全隊士氣并寄予厚望。陳部長指出,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希望此次實地尋訪,真正做到弘揚愛國精神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另外在我們已經(jīng)掌握的先烈事跡基礎上,挖掘出一些不見經(jīng)文的校友革命事跡,借此契機豐富校史內(nèi)容;戴主任講了一些冀東抗戰(zhàn)鮮為人知的軼事,豐富了學生對冀東地區(qū)抗戰(zhàn)歷史的了解;王總說,我在校團委工作過,也是唐山人,有感情有義務支持同學們這次很有意義的活動。同學們也就此次尋訪向老師提出自己的問題,都得到滿意解答。谷書記強調(diào):追尋英烈足跡,弘揚抗戰(zhàn)精神,是這次活動的主題;校友英烈在國難當頭時刻,棄筆從戎,馳騁沙場,為國捐軀,深度挖掘校友英烈的抗戰(zhàn)事跡,實地考證史,取得印證實據(jù),收集烈士及其他校友在抗戰(zhàn)中做出卓越貢獻的相關資料,是此次尋訪的主要內(nèi)容;小分隊此行任務艱巨,大家一定要團結協(xié)作,不負眾望,圓滿完成這次尋訪。最后,在學院樓前舉行了授旗儀式,由校團委趙庚書記向兩小分隊授旗。
先烈勇捐軀,既存功績猶存意志;后人常仰德,既見事跡更見精神
一部河北工業(yè)大學校史就是一部愛國、救國、強國的奮斗史!自19xx年建立以來,在歷次反帝愛國斗爭中,都能看到河工師生的身影。抗戰(zhàn)時期,廣大進步師生更是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全民族抗戰(zhàn)的洪流當中,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舍身救國的英雄人物。其中,留美博士楊十三教授、洪麟閣教授、田野(趙觀民)烈士宛如一顆顆閃亮的星,光照燕趙大地,彪炳中華史冊,是河工精神的楷模。
勤、慎、公、忠的河工先輩
7月9日下午,抗戰(zhàn)尋訪冀東小分隊一行奔赴首站地唐山冀東烈士陵園(上圖),緬懷校友化工系楊裕民教授、洪麟閣教授以及學校地下黨支部書記趙觀民烈士。熱血遍撒燕趙地,忠骨漫埋華夏土。1939年7月21日,楊裕民教授在日寇第二次九路圍攻太行山作戰(zhàn)轉移時犧牲于擔架上。楊教授以自己的抗日義舉,實現(xiàn)了他“誓必效死疆場,馬革裹尸,絕不輾轉床縟作亡國奴”的錚錚誓言。洪麟閣教授于1938年10月,在薊縣與日寇戰(zhàn)至流盡最后一滴血,壯烈犧牲,年僅36歲。學校地下黨支部書記趙觀民烈士于1942年9月19日因叛徒出賣犧牲在興隆縣小沙峪溝,年僅28歲,無子嗣。英烈們的熱血灑滿燕趙大地,與祖國化為一體,雖然是百般面孔但卻是同一個信念同一種精神!小分隊在谷書記的帶領下,做吟國歌,向革命烈士默哀并于紀念碑下莊嚴宣誓:追尋英烈足跡,弘揚抗戰(zhàn)精神!參觀陳列后,師生代表分別向三位烈士的銅像敬獻花籃,鞠躬致哀,瞻仰碑文。尋訪第一站,實際上是河北工業(yè)大學大學精神的尋根之旅,使我們既有銘記苦難和恥辱、緬懷先輩、敬畏生命的儀式感,又有珍惜當下、警醒未來、追求和平、勇于擔當?shù)氖姑泻拓熑胃小?/p>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7月10日上午,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到達李大釗紀念館,瞻仰這位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追尋這位中國共產(chǎn)主義的先驅(q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為中國帶來新血液的偉大歷程。李大釗先生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精神,百折不撓的堅定信念,為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赴湯蹈火、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壯舉,深深感染著全隊師生。我們的耳畔仿佛響起了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呼喊:“北李南陳,兩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輩仰辰”。
全為中華,碎為中華
帶著感動也帶著自豪,上午我們又趕到達盧龍縣冀東抗戰(zhàn)紀念館。聽著講解員講到冀東抗戰(zhàn)事跡,看著一張張照片中稚嫩卻又堅毅的神情,震憾于前人為我們今天所付出的犧牲和代價,為那些尚未經(jīng)歷過人間幸福而早逝的中國士兵們而難過,更為先烈們的理想和壯志所激勵。作為當代大學生應永遠銘記,并將感恩之心代代相傳,永志不忘!
探尋歷史、銘記先烈、傳承精神是河工人的責任,小分隊代表河北工業(yè)大學在冀東抗戰(zhàn)紀念館建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下圖),使河北工業(yè)大學以抗戰(zhàn)尋訪活動為契機的社會實踐活動生了根。
循著先輩抗戰(zhàn)的印跡我們一路北上,7月10日下午趕到遷安市博物館(上圖)。通過參觀博物館的各個展館,感受到了遷安的歷史變化。之后我們來到“英烈之歌”展區(qū),瞻仰校友楊十三烈士銅像;聽講解員著重講解有關楊十三、楊秀峰的光榮事跡,親身感受到了楊家叔侄的滿腔熱血、奮勇殺敵、一心報國的決心,仿佛看到了戰(zhàn)場上叱咤風云,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楊十三。
“冀東小延安”、“江北井岡山”
在先烈們抗戰(zhàn)事跡的鞭策下,7月11日我們馬不停蹄地到達遵化市地北頭鎮(zhèn)魯家峪村(上圖)。在抗日戰(zhàn)爭水火之中,誰人為國干灑熱血,在魯家峪我再次見證了中國人民用鋼鐵意志做出的回答。抗日時期,魯家峪因地勢險要,山林茂密,成為冀東的抗日領導中心,更是被譽為“冀東小延安”、“江北井岡山”。日寇對魯家峪根據(jù)地恨之入骨,對魯家峪進行重點圍剿,造成駭人聽聞的魯家峪大慘案。魯家峪村為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做出了巨大犧牲,丹心碧血沃中華!
“紓國難,解民憂”的“洪司令”
在距離魯家峪村6公里遠的地北頭村是校友、抗日英雄洪麟閣的家鄉(xiāng)。在地北頭村我們參觀了洪麟閣紀念館(上圖),走訪了當?shù)卮迕?,并考察了河北工業(yè)大學100周年校慶火炬?zhèn)鬟f燃火地點。“紓國難,解民憂”,洪麟閣從學生時代就立下了這樣的志向。1938年7月8日,他與楊十三等人一起建立冀東抗日聯(lián)軍,毀家紓難,舍身為國,所以人們尊稱他為“洪司令”。洪麟閣在犧牲前,忍痛扯下一塊樹皮,蘸著鮮血寫下了“還我河山”的戰(zhàn)斗檄文??慈缃?,洪先生可以含笑九泉了,因為現(xiàn)代的中國正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健步奔跑!
冀東第一塊根據(jù)地
冀東抗戰(zhàn)首先要看盤山,因為這里建了冀東第一塊抗日根據(jù)地。盤山烈士陵園(上圖)墓區(qū)長眠2700名戰(zhàn)士,這些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是中華民族魂濃墨重彩的一筆。步入墓區(qū),小分隊來到田野(趙觀民)烈士墓前,講解員給我們詳細解說了田野烈士的短暫又輝煌的一生。丹心碧血為人民,革命精神傳萬代!全體師生給田野(趙觀民)烈士祭掃陵墓,敬獻花圈,并于紀念碑下莊嚴宣誓。瞻仰這片肅靜的陵墓,雖然這只是上一世紀最偉大的愛國救亡樂章中的一個音符,但是卻蘊含著最寶貴的值得當代人終身追尋的革命精神,今天追憶這種精神不但會給我們帶來思想的滋養(yǎng),還會凈化我們的靈魂,澄清我們的人生目標!
尋訪冀東抗戰(zhàn)使我們感到了驕傲與自豪,因為在冀東抗戰(zhàn)中有我們河工人的拼命救國的身影。雖然70多年過去了,但是河工人愛國、強國的志向和責任有增無減。帶著這份情感,12日在北京我們看望了楊十三烈士的后代101歲高齡的楊曉苓奶奶、校友也是楊十三的戰(zhàn)友連以農(nóng)的后代連景文奶奶、連爺爺。親臨英烈后代,校友情深、血濃于水,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感動。楊奶奶、連奶奶、連爺爺給我們講了許多先烈事跡,囑咐我們珍惜現(xiàn)在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環(huán)境,好好學習,修身治國。想當年,書生報國,毀家紓難;投筆從戎,為國捐軀,使中國走出了存亡的危機,終贏得生前死后名??唇癯鳛橥磔吅髮W,實現(xiàn)中國的富強,當然當仁不讓。中國夢,學子行,我先行!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當我們探尋的腳步邁入宛平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的時候,幾天來頭腦中日漸清晰的冀東抗戰(zhàn)一下子匯入到了全民族抗戰(zhàn)的洪流中。穿梭在在紀念館各展館中,一段波瀾壯闊、刻骨銘心的歲月,一部中國人民浴血抗戰(zhàn)的英雄史詩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縈繞在我們心頭。雖然70多年過去了,但是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精神歷久彌新,光耀現(xiàn)在,輝映未來。小分隊莊嚴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建立了河北工業(yè)大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走出紀念館向西步行800余米,我們來到了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的起點——盧溝橋。78年前盧溝橋上的石獅親眼目睹一個以寬容、和善、仁義作為道德標準的民族,怎樣在一種痛苦中去以血還血、捍衛(wèi)生命和民族尊嚴,而78年后的今天,石獅正見證著中國的繁榮與富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篇二 2023暑假宣揚抗戰(zhàn)精神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在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之際,為積極踐行xx總書記向青年學生發(fā)出的“向?qū)嵺`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號召,三峽大學電氣學院關愛抗戰(zhàn)老兵暑期實踐團隊深入基層,以“關愛抗戰(zhàn)老兵、宣揚抗戰(zhàn)精神”為主題,自7月4日起,在宜昌市開展了為期14天的尋訪抗戰(zhàn)老兵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7月4日一早,團隊7人抵達宜昌市民政局,同學們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影視資料,同學們不僅更加翔實地了解當?shù)乜箲?zhàn)老兵過去的光輝歷史,同時也了解了這些抗戰(zhàn)老兵目前生活的狀況。當天下午,同學們又去宜昌市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以實際行動告慰烈士英靈。
第二天一早,團隊一行人和社會公益組織一起去看望了四位位于夷陵山區(qū)的抗戰(zhàn)老兵,我們每到一位老人的家里,就會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禮。雖然每位老人的性格各異,生活狀況也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著同樣的抗戰(zhàn)情,老兵們就像一部活歷史,講訴著那段崢嶸歲月,我們?yōu)橹畡尤?,在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挺身而出。當隊員們?yōu)槔先舜魃霞o念章,送上禮物時,老兵緊緊握著隊員的手,激動地說到,“我們已經(jīng)老去,只有你們這些年輕人的強大,才是國家的希望”,并向志愿者們行軍禮,英姿不減當年。隊員們在為老人窘迫生活狀況擔憂的同時,更為其樂觀向上的精神所折服。
在接下來的三天里,團隊7人連續(xù)奔波,風雨無阻,足跡踏遍宜昌市社會福利院、北山坡工人新村社區(qū)、cbd氣象臺社區(qū)、西陵區(qū)窯灣、西陵二路等地,共走訪抗戰(zhàn)老兵十人,以真誠感染著當?shù)鼐用瘢槔媳腿チ艘环莘菸繂柡完P懷。
同學們通過為期14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更加明確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了解這些老兵的同時,也充分意識到了開展關愛老兵行動的重要性??梢赃@樣說,“這些抗戰(zhàn)老兵的人生經(jīng)歷就是一部‘活歷史’,他們應該被放大,更應該被崇敬。”老兵們?yōu)閲易龀鲞^特殊的貢獻,而目前有些老兵的生活狀況卻不盡如人意,作為當代大學生,目前能做的僅僅是一份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關懷,我們需要并期待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到關愛老兵的行動中。
篇三 2023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社會實踐報告:重走歷史路--感受抗戰(zhàn)精神
【第一篇】
XX年7月18日清晨8點半,緣夢之家志愿者服務社的隊員們已經(jīng)在黃浦區(qū)老西門街道社區(qū)事務受理中心整裝待發(fā)了。今天,為了紀念抗戰(zhàn)中的老西門,我們與其他9支隊伍在老西門辦事處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共同完成一次定向越野活動,我們的目的地設置在了諸多具有深厚抗戰(zhàn)歷史的地點,在奔跑與任務中逐漸重溫當年的抗戰(zhàn)歷史,體驗老西門深厚的文化底蘊。
比賽由抽簽開始,我們隊伍的第一站抽到了梅溪小學,作為大學生團隊,我們對這一帶并不太熟悉,為了找到梅溪小學也是費了不小的氣力。梅溪小學的文化氣息確實比較突出,在學校的圍墻上展示了很多古訓,據(jù)我們了解,這所小學早在1878年就已成立,原名正蒙書院,輾轉至今易名為梅溪小學。時值暑假,我們并沒有領略到這所歷史悠久的小學的日常。離小學不遠便是蓬萊菜場,“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之時,蓬萊菜場被燒毀,匡仲謀老先生在抗戰(zhàn)勝利后重新開設蓬萊菜場。如今的蓬萊菜場,我們也希望更多居民在買菜之余,還能對這段歷史有所印象。
歷經(jīng)兩個站點后,我們頓感小有成就,隨著緊湊的步伐,我們走過敬業(yè)中學,走過市十中學,走過黃埔學校。短短15分鐘的路程,我們經(jīng)過了這么多學堂,也是頗為驚動,老西門,它悠久的文化底蘊鑄就了這里一所又一所知識之源,教育著一代又一代不忘老西門,不忘我們的革命歷程。我們完成任務的地點大多在校史館,雖在比賽的環(huán)境中,卻并沒有著急趕路,而是靜下心來去瞻仰每一所學校的坎坷發(fā)展歷程,每所學校有著不同的教學風格,然而他們卻有著共同的歷史背景:抗戰(zhàn)。這些中學在當年抗戰(zhàn)期間培養(yǎng)了很多優(yōu)秀人才,即便是處于危險之中,這些學校仍不忘教書育人的職責,輾轉反側,尋找安全的地方繼續(xù)授課。我時常覺得,一所學校從戰(zhàn)火中走來,總能更好地珍惜資源,珍惜學生。
我們的行程也快接近最后一站了,任務很是順利,在活動之初,我們本來互不相識,然而此時我們已經(jīng)彼此了解,分工明確,我很喜歡這樣的經(jīng)歷,在追尋歷史的腳步中邂逅同道的朋友,交流彼此的生活和見解。我們又走過了少年路、普育里,來到老西門,自然要逛一下老上海的弄堂,,我們的地點包含了兩個弄堂地址,做完了任務,我們照常在弄堂小道間走了幾圈。說起老上海的生活,一條條弄堂訴說著往昔的歲月,那時街坊鄰里住的緊密,人與人間多了些噓寒問暖,雖然生活條件艱苦樸素,然而人心卻是溫暖的,我們尋找任務問題的答案時,依舊能夠感受到弄堂里居民們的熱情,他們耐心地指引著我們方向,基于了我們很多關懷和幫助。
最后一站是文廟,我們的定向越野活動也接近尾聲,一聲銅鑼敲響,我們的歷史之旅由此圓滿結束。我們這一行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隊伍之間爭相追趕著,去探尋下一個“革命根據(jù)地”,我們的歷史之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今日,不虛此行。
活動結束后,我站在外灘黃浦江畔,回憶著自己踏過的每一個街角,回憶著今天遇到的每一個歷史追尋者,回憶著老人們所講述的革命歷程。外灘的鐘聲響起,仿佛又是曾經(jīng)那個租借地,又是曾經(jīng)那個半殖民地的老上海,看著這些建筑,叫人不忘曾經(jīng)的崢嶸歲月,也倍感欣喜如今的欣欣向榮。我感激這次旅程,這一天的追尋,伴隨著汗水與智慧,我結識了新的朋友,看到了不一樣的上海,時至下午,江風吹過甚是舒爽,我望著外灘熙熙攘攘地行人們,希望你們走過外灘,亦能帶走一片老西門的歷史片段,分享給你們周圍的人。
【第二篇】
黎城縣東駱駝村是抗戰(zhàn)時期中共領導下的晉東南太行區(qū)根據(jù)地的一個小村莊,地處晉冀二省交界。這個村子山連山,溝連溝,山是石頭山,溝是亂石溝。當時是只有幾十戶人家、一百多口人的貧瘠小山村。
時隔七十幾年,透過一段段掩埋在歷史塵煙中的往事,重新追尋抗戰(zhàn)時期的村莊故事,依然可以清晰而又強烈地感受到血雨腥風下,村莊曾經(jīng)的紅色軼事。
楊秀峰夜宿西場院
1942年春的一天傍晚,一位八路軍首長和三個士兵路過東駱駝村,后經(jīng)村干部指引,借住在西場院王憲家里。
村中老人回憶,此人高個子,騎著馬,耳朵有點聾,與房東談話聲音很高,三個士兵忙里忙外,有掃院子的,有去挑水的,半夜里聽見北屋有達達聲,不知道是什么東西。第二天上午,他們起身再三答謝老鄉(xiāng),并遞上二塊銀元給房東,房東不要,戴眼鏡的首長說“這是八路軍的紀律呀,不能破壞?!辈⒖淅相l(xiāng)招待的好。
其實就在這位首長入住的當天夜里,大約二更到三更時分,有兩個八路軍戰(zhàn)士來到劉福成家里,說他們要借用前院西廂房南兩間的房子,晚上駐哨用,于是劉福成給兩個戰(zhàn)士拿來一條毯子和一件棉衣御寒。第二天早上,估計就是5點鐘左右,劉福成起床喂完牲口,看見兩個人出門要走,就想送別,兩個八路軍示意留步,并且叮囑千萬要保密。
后來才知道西場院住的是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主席楊秀峰,這兩個八路軍戰(zhàn)士是保衛(wèi)楊秀峰的暗哨。
十字口大院秘密印報紙
1941年冬,日軍井關36師團和第4、第9混成旅團一部共5000兵力,陸空配合向八路軍在華北敵后規(guī)模最大的兵工基地黃崖洞發(fā)起進攻,《新華日報》報社奉命埋藏機器,堅壁資財,背起“報館”打游擊。在總部的周密安排下,分成小組,事先做好了小型輕便的活動鉛字架和小型腳踏機,用牲口馱著,工人和編輯人員荷槍實彈,一面和鬼子轉山頭,一面設法印報。盡管環(huán)境惡劣,炮火連天,但《新華日報》華北版的工作人員一直堅持出報。
新華日報社的工作人員轉戰(zhàn)到東駱駝村的時候,就住在十字口這個大院里,房東姓王。院里還有許多保衛(wèi)報社的士兵,另外兩部分士兵分別住村西(包括村南口)、村東兩個出口。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一共住了有六七天時間,直到他們撤走以后村民才知道是報社在這里。印報在正房、東房,機器都是用腳蹬和手搖的,鉛字印刷。送報紙的時候用扁擔擔著、驢馱著,上面還蒙著麻布,送往敵后根據(jù)地。報社要走的那天有個村民還幫著疊報紙。幾十年后專管接待的村干部證實就是新華日報社在印報紙。
十字口的王家院落還在,曾經(jīng)的故事卻漸漸模糊,將近消失!
1941年11月底,《勝利報》???,大部分人員合并到《新華日報·華北版》?!缎氯A日報·華北版》因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殘酷而暫時收縮發(fā)行范圍,1943年10月1日改為《新華日報·太行版》成為中共太行區(qū)委機關報,直到1949年8月10日????!缎氯A日報·華北版》從創(chuàng)刊到1943年9月30日終刊,在太行山中堅持戰(zhàn)斗了4年零9個月,出刊846期。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在艱苦歲月,鉛字和子彈共鳴,筆桿和槍桿齊飛。朱總司令稱贊說,“一份新華日報,等于10萬軍隊!”。
注:曾任《勝利報》,后來在《新華日報》華北版、《新華日報》太行版從事記者工作的劉江、魯兮也到過東駱駝村。(見劉江回憶錄)
陳賡關帝廟歇息講革命
1938年響堂鋪伏擊戰(zhàn)前夕,陳賡旅團于3月28日由襄垣下良東移至黎城縣南委泉。772團于29日對南委泉至東陽關沿線村莊進行消息封鎖,其一部駐扎于東駱駝村。30日(農(nóng)歷二月二十九)晨7時,各兵團均由現(xiàn)駐地出發(fā),天黑前于龍王廟村與馬家峪村之間隱蔽集結。
30日的上午東駱駝村關帝廟旁的榔樹上喜鵲在不停地叫著,似乎在迎接匆匆而過的八路軍戰(zhàn)士。剛下過小雨,路上泥濘難行,春寒咋暖,灰蒙蒙的山梁上,透出一種祥和,沒有一絲打仗的氣氛。大概十時左右,一個首長騎著馬進了村,來到足夠兩人合抱的榔樹下,下馬歇息,只見此人戴著眼鏡,走路有點瘸,走到樹根的石頭下,坐下來拿出公文包,在本上寫寫畫畫。這時站在村口看大過兵的村民中,有人給這位首長端來熱水。首長放下手中的公文包,接過水碗放到另一塊石頭上先涼著,開始詢問村民生活的怎么樣,春耕都備好了嗎等等,然后就講現(xiàn)在的革命形勢,說日本鬼子很快就會被趕出中國,老百姓會過上好日子的。
首長端過水碗一飲而盡,順手將碗遞給村民說:這水甜啊!說著站起身,有點蹣跚的走到馬跟前,和村民道別后上馬朝后賈嶺方向去了,彎曲的路上,只聽見士兵欻欻的腳步聲。這時有人感嘆:八路軍大過兵,只能聽見腳步聲!
第二天早上,震驚中外的響堂鋪伏擊戰(zhàn)勝利了,村民之后才知道這位首長就是陳賡旅長,還聽說后賈嶺王家樓底做過386旅臨時旅部。后賈嶺這件事情,后來在陳賡日記中終于覓到真跡。
在東駱駝村關帝廟旁的榔樹下,陳賡的老師長劉伯承于1942年6月中旬(端午節(jié)前)路過本村,前往南委泉,劉師長也是在這塊石頭上歇息的。當時他看著山上的石寨說了一句話:一村兩寨(應該是說東駱駝村山上有兩個石頭山寨,后賈嶺是386旅旅部)!遺憾的是,榔樹早已在1947年的土改運動中被賣掉了;所幸的是,兩位首長的故事卻流傳下來了。
注:摘錄陳賡日記 1938年4月1日。
四月一日
昨晚及今日四時前,各部(本旅)均回到三街、西莊、廟上村及馬家峪一帶集結,七六九團回到福堂溝集結。各團均以少數(shù)部隊在公路及東陽關一帶游擊,并擾亂敵人,主力休息一日。
據(jù)報,敵增千余人至東陽關與涉縣,將響堂鋪一帶民房全部焚毀。終日炮聲、機槍聲不息,但對我毫無損失,僅證明其殘暴、愚蠢與對我恐慌而已。
師又決定主力轉移到西井、南北委泉、源泉、三十畝一帶集結。留七七二團一個連歸亮平親率,在蘇家蛟一帶游擊偵察,并準備敵人深入山地時,由七七二團殺一回馬槍。后賈嶺架設電話,以便隨時得到前面情況。
游擊隊組織送差忙支前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東駱駝村黨支部積極響應共產(chǎn)黨八路軍號召,組織民眾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中,曾在王老屯、王合上組織下成立抗日游擊隊,為后方抗日做了大量工作。他們組織送軍糧、做軍鞋為八路軍戰(zhàn)士送飯、接濟困難時期的人民子弟兵,秘密保衛(wèi)八路軍首長等。
全村男勞力大概四十人左右,響當鋪戰(zhàn)役時幫助八路軍運送戰(zhàn)利品物資。八年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支前。每戶出一個人一頭牲口,曾前往長治市南石槽、潞城、襄垣、武鄉(xiāng)、榆社、太谷、遼縣、黃崖洞、索堡等地送差,如果遇到打仗就臨時組成擔架隊上前線。民兵王老悶在抗戰(zhàn)轉移中被鬼子殺害于后賈嶺。有不少村民草房被燒,三十多頭牲畜被搶,人民與八路軍同生死,共患難,奮力抗戰(zhàn)。
抗日戰(zhàn)爭過去幾十年了,為抗戰(zhàn)做出過積極貢獻的小山村—東駱駝村,現(xiàn)在村里人已稀少,村莊面臨消失,當年的烽火日子已經(jīng)被人們遺忘,搜集整理這些陳舊軼事,也算對先輩流血犧牲的一點緬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