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小學高年級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研究開題報告 第2篇《低年級外來農民工子女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結題報告 第3篇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開題報告 第4篇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與研究調查報告 第5篇關于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的開題報告 第6篇《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校本研究》中期報告 第7篇“學科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研究”結題報告 第8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實驗工作報告 第9篇“中學生語文學習問題意識培養(yǎng)策略”研究報告 第10篇研究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yǎng)藝術表現能力課題結題報告 第11篇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開題報告 第12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研究》開題報告 第13篇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第14篇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研究調查報告 第15篇216年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篇一 小學高年級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研究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小學高年級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研究
課題的提出
現實意義:
在一次次考試后我們經常會聽學生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唉呀!這道題目怎么沒看清楚。 我審題不夠仔細! 我沒理解題意。 這樣的解釋從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我們更應該追根溯源,更進一步剖析是什么導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不足,又是什么原因讓學生題目都沒有看懂。我認為其根本原因是學生對數學閱讀能力的不足。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沒有那種占據學生全部理智和心靈的真正的閱讀,學生就沒有了學習的愿望,他們的精神世界就會變得狹窄和貧乏。然而,談到閱讀,我們常常誤認為那是語文老師的事,數學教學只要讓學生會思考、會解題就足夠了,課外閱讀可有可無。然而有多少語文閱讀能力很強的學生遇到數學題就犯糊涂,這樣的例子我們并不鮮見。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小學階段,老師總感覺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學習能力差,不敢放手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獲得新知,該閱讀的時候不是被教師代替就是電腦課件代替,學生讀的機會少,甚至一節(jié)課,學生沒有機會讀書,課堂上往往是學生聽的多,而讀的少。這種 包辦 的形式,完全限制住了學生自身能力的發(fā)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同時 社會數學化 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發(fā)展的方向,一些 產品說明書 股市分析 都需要數學閱讀。因此,數學教學中須重視數學閱讀,培養(yǎng)學生以閱讀能力為核心的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成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 導航 。
理論意義:
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數學課標指出, 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 ,而 數學閱讀 則是讀者通過數學語言符號獲得意義的一種心理過程,因而專家強調: 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 ,所以,若要切實加強數學自主學習的思維訓練,最為重要的一個基點就是強化 數學閱讀 。
教師教學觀念、教學行為轉變的需要。隨著新課改實施的不斷深入,強烈要求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也隨之改變。作為教師應充分吃透新課標理念,充分挖掘教科書的閱讀資源,充分發(fā)揮教科書的教育功能。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當學生遇見不會的時候,教師可適當點撥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xù)閱讀、思考、討論。教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者,是學生學會閱讀的促進者。
創(chuàng)新意義:
雖對數學閱讀能力的探討有很多,也對其重要性達到了共識。但大多數的研究都是概念化的描述和理性化的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案例。本課題重在通過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學生為主,充分利用教科書的資源,交給學生數學閱讀的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住以閱讀能力為核心的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
課題的定義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包括數學閱讀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新課程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數學閱讀過程同一般閱讀過程一樣,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包含語言符號(文字、數學符號、術語、公式、圖表等)的感知和認讀、新概念的同化和順應、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等各種心理活動因素。
數學閱讀理解能力常常是解決數學問題,特別是數學文本問題的必要前提。如應用題、文字題、圖表題等,這些數學文本由數字、抽象符號以及語言詞匯等構成。
數學閱讀不是機械地認知數學語言,按照數學教育心理學的說法,數學中的閱讀是指選擇那些對于產生有效的猜測或指向問題解決來說是最必要、而且是最少的、最有效的線索的技能,只有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
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以閱讀能力為核心的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從而使他們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符合現代化的先進教育思想。
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研究目標
(1)讓學生正確認識數學閱讀的作用,有效地發(fā)揮數學閱讀的教學功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通過課題研究,讓老師體會到閱讀數學課本內容的重要性,從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時,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3)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得到提升。
研究內容
(2)探索出適合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
讓學生進行數學閱讀,不是放手讓學生自己隨意讀,教師要深刻鉆研教材,要根據教材內容,確定哪些內容需要讀,在什么時間讀,讀什么,怎樣讀才能使學生愛讀、會讀、讀出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①對教材中概念、公式閱讀方法指導的策略研究。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一直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及難點,這些內容語言精煉、準確、抽象,學生很難理解,教學中通過哪些策略讓學生能深入理解內容,是本課題需研究的問題。
②對計算題閱讀方法指導的策略研究。
計算題教學不僅僅是純計算,有的學生答案做對了但題目卻讀錯了,有的學生沒有理解四則運算的含義導致算錯。主要是平時很少讀題,加強計算題閱讀指導,對正確理解文字題、應用題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③對圖形題閱讀方法指導的策略研究。
看圖題在小學各冊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對于課本上的圖片、線段圖、幾何圖、統(tǒng)計圖等,有一部分學生看不懂圖或說不清圖意。這部分內容教師如何組織學生看圖,如何理解圖中一些關系,如何讓學生用數學語言完整的進行表述,才能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并學會從多角度、用不同的敘述表達圖意。
④對應用題閱讀方法指導的策略研究。
應用題教學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最頭疼的是做應用題,考試時不少學生應用題失分最多,許多學生不會讀題,看不懂題,理不清題中的數量關系,因此,應重視應用題閱讀方法指導,使學生掌握閱讀應用題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嚴密、有序的思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在高年級學生中開展課內外數學閱讀習慣的行動研究。
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研究思路
(1)組織本課題成員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數學閱讀能力。
(2)分別設立實驗班和對照班,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有目標、有對照的逐步完成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
(3)進行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對比,通過進一步分析、探討,再次完善其能力。
研究方法
(3)行動研究法:以課題研究計劃為目標,對各個階段的研究不斷進行計劃、研究、總結、修正,使實驗研究科學、規(guī)范、合理。
(4)個案研究法:對典型的教學案例進行解剖,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全面、細致、深入的分析,從中揭示教學規(guī)律。
研究路線與實施步驟
本課題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通過調查、探索、研究等環(huán)節(jié),積極探索學生在數學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此問題的策略,所需時間一年。本
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
準備階段(xx.6-xx.8)
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分工,組織專題培訓。
召開課題開題論證會和實驗老師培訓會議;
確立研究對象(本校六年級學生),對實驗班(五四班)進行前期調查。
設計課題的研究目標與具體實施方案,并進行自我論證。
實施階段(xx.9-xx.5)
第一階段
(1)通過問卷調查《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活動調查表》和抽樣分析,了解學生現有的數學閱讀水平,對常見問題進行歸類整理,從而分析出其不會閱讀的原因。同時撰寫 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現狀分析 調查報告,為下一步研究做好準備。此項任務由翟素娟老師負責。
(2)搜集各種適合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的方法,探究相關經驗,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初步梳理出可行性措施及方法。此項任務由和志娟老師負責。
(3)聘請專家(中心校李書平校長、市教科研苗東軍)擔任課題顧問指導。
第二階段
(3)進行實驗班與對照班相結合、相對比的研究形式,對每一階段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yè)情況、學習成績等進行調查,不斷地調整方法。同時兼周召開一次專題研討會,逐步完善教學中的閱讀能力。由王麗萍老師負責。
(4)完成階段性研究總結。由蔡雅雅老師負責。
總結階段(xx.5-xx.6)
(2)課題成果的匯集、寫出課題研究報告與結題報告,申請課題結題評估。由課題組長薛麗霞負責。
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相關管理制度和經費保證,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教育科研,嚴格科研制度和考核標準,建立激勵機制,提供專門的科研經費支持。
研究能力的保證。整個數學組成員,都有很強的責任心和事業(yè)心,年輕有活力,好學愛專研。同時學校不僅優(yōu)先考慮讓課題組的成員外出學習,還會定期聘請課題研究方面的專家進行講座,對研究的課題進行指導。
時間的保證。每周四固定的教研活動,為課題組的成員提供了較好的條件,確保了研討的次數和時間。
考核評價的保證。在本學校的教科研考核這一塊,學校對每一位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都給予了高達十分的獎勵。
今天,我作為課題主持人能在這兒宣讀開題報告,感到十分的光榮和高興!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能對此課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謝謝大家!
主要參考文獻: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xx。
卲光華 《數學閱讀 現代數學教育不容忽視的話題》[m] 1999第十期。
李星云,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xx.91 96.。
顧安國,讓數學閱讀走進課堂[j].教育實踐與研究,xx,(7)59 60。
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xx.32 33。
李佐峰,周淑芬.小學數學教師知識擴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xx.207 209。
篇二 《低年級外來農民工子女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結題報告
本課題自xx年6月申請立項以來,在校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保證了課題的順利進行?,F經過一年的實踐研究與理論研究完成了任務,特申請鑒定驗收?,F將本課題研究的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
1、課題研究的背景
從1997年9月開始我校陸續(xù)接收外地來沈農民工子女入學,截至目前,我校的外地農民工子女占據我校學生總人數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去年我校被沈陽市教育局定為渾南新區(qū)農民工子弟小學。雖然我們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外地來沈農民工子女的入學問題,但據調查他們流動性大;多數家長只有小學文化,有的甚至根本沒讀過書,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谶@樣的情況,他們的孩子受家庭教育、教材、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等諸多因素影響,普遍缺乏社會責任感,隨意性行為較多,如學習活動中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分散、不能專心聽講、不愛舉手發(fā)言、不愛質疑討論、作業(yè)比較潦草,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教師叫苦不迭,學生也異??鄲溃@既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又給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2、課題研究的意義
國內外教育教學研究資料表明,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指出:“簡單地說,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庇纱丝梢?,從一開始就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小學階段也正是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力量,終生受益;反之,將貽誤終生?!锻鈦磙r民工子女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旨在通過學校、家庭一體化教育,探究外來農民工子女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幫助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課題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所選確定的學校是農民工子弟小學,研究的對象是低年級的學生。
二、概念的的界定
外地來沈農民工子女是指隨父母來到沈陽打工,常住地與戶籍所在地分離人員的子女。
學習習慣是指由于反復訓練而鞏固下來并變成需要的學習行動方式,它是不需要監(jiān)督的、自動化的學習行為。就習慣而言,從生理機制上來講,習慣是一種后天形成趨于穩(wěn)定的條件反射,它是由于多次的重復,使一定的情景和個體的某種行為,在大腦皮層形成的兩個興奮點溝通起來,建立起鞏固的暫時神經聯系。
本課題從外地來沈農民工子女學習特點出發(fā), 根據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需要確定研究專題,通過教育教學實踐研究探索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學習習慣的途徑和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目標
【目標】
1.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學教學活動,糾正外來農民工子女不良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習慣、課前準備物品的習慣、閱讀課本的習慣、認真做作業(yè)的習慣和不懂就問的習慣。
2.探索出一套培養(yǎng)外來農民工子女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為這群特殊的孩子的人生成長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研究內容】
1.調查了解并分析外地來沈農民工子女學習習慣的現狀及成因。
2.探索出一套適合我校低年級外來農民工子女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途徑與策略。
3.引導家長掌握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提高農民工家長的教育水平。
四、研究的對象:
在我校就讀的二年級外地來沈農民工子女。
五、研究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在研究過程中,要以如何引導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為主線,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構建學生學習習慣教育的運行體系。要把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有機結合起來。
2、整體性原則:要以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在不同水平上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并以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為實踐的價值目標。
3、可行性原則:在研究過程中要明確區(qū)別不同區(qū)域、不同環(huán)境、不同條件、注意切實根據自己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重在針對性、實踐性、操作性。
六、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強調行動者參與研究,采取觀察、談話、訪問、接觸等多種方法,安排良好學習習慣的技能訓練。
2、個案剖析法:建立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個人檔案,注重剖解,形成典型個案。
3、調查研究法:進行團體、個體問卷調查,針對反饋信息,探尋實施策略,注重共性與個性相兼顧,強調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4、經驗總結法: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大膽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研究,積累總結經驗,為以后的良好學習習慣提供便利。
七、課題實施的過程
1、創(chuàng)設和諧的育人班級環(huán)境
整潔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無疑會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為了給孩子們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班級環(huán)境,教室的每一面墻上都會有一個笑臉榜,如:星級作業(yè)、我會聽講、課上發(fā)言我最棒等。笑臉榜旁邊會有一句相對應的名人名言,以此激勵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室的黑板報也做到了定期更換,更換的主題要圍繞本課題的內容而定。使學生一進到教室就明確要養(yǎng)成怎樣的學習習慣。2、以課堂為主陣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
(1)準備好物品的習慣
a、強化訓練
二年級學生自控力差,沒有整理物品,做好學習準備的習慣,單憑老師的一句簡單的“做好課前準備啊”絕對不行,學生前腳答應,后腳就出去活動了。所以我決定通過強化訓練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準備物品的習慣。我經常利用晨會、班隊會課反復演練,同時表揚做得較好的學生,并委任這些學生做小隊長,監(jiān)督同組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學生由最初的上課時桌面亂七八糟,到隊長提醒能夠被動整理桌面物品拿出下節(jié)課的書本,到現在的自動完成課前準備,發(fā)生了質的飛躍,看見學生的變化,我的內心充滿了幸福感!
b、表揚激勵
好學生是夸出來的,學生自制力差,忘記是難免的?!拔锲窋[放我最好”的評比使學生在比賽中獲得表揚與獎勵,一個笑臉,一句表揚就會讓做得好的學生做得更好,沒做好的學生及時糾正;如果教給別人正確的做法,并連續(xù)幾天都做得很好,就給予獎勵。我想一次獎勵要比1o次批評的效果好得多。久而久之,學生課前準備用具的習慣就會養(yǎng)成了。
(2)專心聽講的習慣
專心聽講是學生在課堂上接受信息、獲取知識的基本保證。二年級的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有意注意保持時間短。針對這些特點,專心聽講的學習習慣是否養(yǎng)成,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除了正常的課堂學習常規(guī)的教育與訓練外,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如下研究:
a、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講課,教學語言力求兒語化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如:數學教學內容本身比較抽象、枯燥,如果教學語言生澀、呆板,學生學起來就乏味、疲倦,很難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在保證教學語言精煉、準確的前提下,更多的加入了兒童喜聞樂見的游戲和故事,每一節(jié)課學生都會在輕松快樂的氛圍收獲著知識。
b、注意動靜結合
為了使學生始終保持專心聽講的學習情緒,在講授過程中,要觀察學生的表情,適時的調整課堂的節(jié)奏。不要一味的只講課,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動口講一講,動手擺一擺,動筆練一練,并穿插一些輕松活潑的游戲,這對于調整學生的聽課情緒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學生處于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時間自然增長。
(3)閱讀課本的習慣
閱讀是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和手段,讓學生會看書,從書上間接獲取新知,這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問題,同時也是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罢Z文綱要”也明確指出:“閱讀教學中的任務,除了著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之外,同時還要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這種習慣主要包括:認真讀書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一邊讀,一邊圈、點、畫、記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外閱讀的習慣?!?/p>
a、指導學生根據不同學科用不同的方法讀。
由于二年級的數學課本主要是以插圖為主,教給學生看數學課本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看,在課堂中,學生就會有順序的看課本上的插圖,數清圖中各種物體的個數,用簡單的語言進行圖解了。應用題的閱讀則要求學生會找到重點句子重點詞語反復讀,從而理解題意,完成算式。
語文課的讀書方法就要遵循大綱的要求了,要一邊讀書,一邊圈畫生字詞,遇到不認識字要學會做標記,然后查字典解決。同時要求學生課文要學會多讀幾遍,漸漸理解課文表達的意思,同時學會積累好詞佳句?!安粍庸P墨不讀書”的思想要從小就扎根學生的心理。
b、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在語文閱讀教學上的要求首先從閱讀數量上入手:一是提倡擴大閱讀面,要求“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二是規(guī)定課外閱讀量,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達400萬字以上。教師把這些閱讀要求列給學生,讓學生明確課外閱讀的意義,使學生把閱讀作為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自覺行為和主動要求。同時開展早讀經典美文、童話故事我來講、經典誦讀大比拼等活動,激發(fā)孩子課外閱讀的習慣,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
(4)不懂就問的習慣
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他們的口音也是南腔北調,很多學生由于膽小或怕別人笑話自己的口音,即使課上沒聽懂老師的授課內容也從不發(fā)問,長此以往學生不會的課程就越來越多,成績也隨之越來越差,最終導致厭學情緒。為了杜絕類似事情發(fā)生,我是這樣做的。
a、故事引領
低年級的學生最愛聽故事,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班會時間,給學生講孔子不恥下問、列寧、孫中山不懂就問的故事。讓學生聽完故事發(fā)表自己的感受,并隨機采訪平時從不發(fā)問的學生,聽聽他們的心聲,告訴學生不懂就問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敢于發(fā)問的學生老師才會欣賞他。b、循序漸進
要想讓學生不懂就問實施起來肯定有難度,先強制學生每天問一個問題,對敢于問問題的學生要提出表揚,并張貼笑臉激勵他。21天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堅持一個月,學生就會由最初的老師強制發(fā)問變成愿意問問題了。待時機成熟再開一次班會,交流心得。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增進了師生的感情。
(5)認真寫作業(yè)的習慣
良好的作業(yè)習慣的養(yǎng)成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為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寫作業(yè)的習慣,我準備從以下幾點做起:
營造安靜的氛圍
克服壞習慣首先要使孩子認識到壞習慣的危害,樹立克服壞習慣的信心和決心。通過守紀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作業(yè)習慣的重要性,規(guī)定在班級中不能大聲喧嘩、追逐打鬧,表揚認真作業(yè)的學生,展示優(yōu)秀作業(yè),樹立榜樣,營造一個靜心作業(yè)的氛圍。
b、鍛煉意志
意志在良好作業(yè)習慣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孩子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難以形成。例如,有的孩子既想學習又想玩,為培養(yǎng)在別的同學玩時自己能堅持學習的好習慣,就要以頑強的毅力抑制玩的念頭而堅持學習,經過多次反復,就能形成當別人玩時自己仍能堅持學習的好習慣。
限制時間
孩子做作業(yè)的速度慢,是因為他們對時間和作業(yè)量的估計難以像大人那樣準確。因此根據作業(yè)量,限定孩子做作業(yè)的時間,就會讓他們在心理上有個時間目標,從而及時、投入、專心致志地完成作業(yè),然后再高高興興地去玩。
班級制定星級作業(yè)評比細則
學生做作業(yè)時要做到:態(tài)度認真、獨立思考、不拖拉作業(yè)、應付作業(yè)、不抄襲別人的作業(yè)、書寫姿勢正確、書寫工整、格式規(guī)范、獨立完成、仔細檢查、作業(yè)有錯誤及時訂正。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還要因材施教,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3、家校合作,共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僅僅靠學校老師單方面的培養(yǎng)是不夠的,需要家長的大力配合。我們利用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良好學習習慣對孩子一生所起的作用,在家長心里樹立培養(yǎng)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同時我們還利用校訊通這一平臺,把學生在校的表現通過短信及時傳達給家長,讓家長做到心里有數;家長及時把孩子在家的學習習慣反饋給老師,這樣老師和家長共同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開展活動,促進了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八、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
1、準備階段:xx年6月---xx年8月
主要任務是申請立項,做好課題研究的有關準備工作。我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學習了教育理論,不斷提高了對本課題重要性的認識。同時我編制出實驗方案。并反復修改,使之臻于完善,并報批區(qū)科研部。
2、實驗階段:xx年9月中旬——xx年7月末
本階段我搜集、整理和運用了同行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比較分析,制定出符合我校實際的方法。
其次,我積極參加各級科研部門舉行的培訓活動,通過活動,加強了教育理論和教科研知識的理解,更新了觀念、轉變思想,樹立了正確的育人觀,為開展課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研究過程中我相繼完成了2份調查報告,做出了相應的分析和改進。
最后在研究過程中,我注意收集、整理課題研究過程的原始資料,進行階段性總結與評估,及時提煉研究的成功經驗與典型案例。我撰寫的相關的論文參加國家級的評比,獲得了一等獎并被評為科研先進個人,撰寫的案例參加了省教育學會的評比,獲得了二等獎。
3、總結階段:xx年7月---xx年9月
本課題研究后期,我對研究中產生的過程性材料進行了歸納和梳理,對研究中產生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對階段性成果進行鑒定和提煉。在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客觀評價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形成本課題結題報告。
九、研究的成果
通過課題研究的過程化,我逐步成長起來,我的科研水平借助課題研究這一載體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經過我不懈的的努力,現在實驗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學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已經深入人心,撰寫的論文也獲得省教育學會的認可。
1.通過調查,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明顯的改善。
a優(yōu)秀
b良好
c及格
d不及格
實驗前
實驗后
實驗前
實驗后
實驗前
實驗后
實驗前
實驗后
準備物品的習慣
a:0% 0人
a:65% 68人
b: 3% 3人
b:35% 37人
c:40% 42人
c:0% 0人
d:57% 60人
c:0% 0人
專心聽講的習慣
a:5% 5人
a:37% 39人
b:32%34人
b:53% 56人
c:25%26人
c:8% 8人
d: 38%40人
d: 2% 2人
閱讀課本的習慣
a:7% 7人
a:45% 48人
b:14%15人
b30% 32人
c:20% 21人
c:25% 25人
d: 59%62人
d: 0% 0人
不懂就問的習慣
a:6% 6人
a:55% 58人
b:21% 22人
b:28% 30人
c:32% 34人
c:17% 17人
d:41%43人
d: 0%0人
認真寫作業(yè)的習慣
a:15% 16人
a:56% 59人
b: 36%38人
b: 36%37人
c:25%26人
c: 7% 7人
d: 24%25人
d:
通過數據對比看出,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訓練后,在認真傾聽、課前準備物品、閱讀課本、認真做作業(yè)和不懂就問的習慣上有了很大進步!
2. 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本實驗與學生學習活動緊密結合,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其效果很快反映在學習質量上。在課堂學習中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在課堂學習效果的檢測中成績有明顯進步。
十、
a優(yōu)秀
b良好
c及格
d不及格
實驗前
實驗后
實驗前
實驗后
實驗前
實驗后
實驗前
實驗后
準備物品的習慣
a:0% 0人
a:65% 68人
b: 3% 3人
b:35% 37人
c:40% 42人
c:0% 0人
d:57% 60人
c:0% 0人
專心聽講的習慣
a:5% 5人
a:37% 39人
b:32%34人
b:53% 56人
c:25%26人
c:8% 8人
d: 38%40人
d: 2% 2人
閱讀課本的習慣
a:7% 7人
a:45% 48人
b:14%15人
b30% 32人
c:20% 21人
c:25% 25人
d: 59%62人
d: 0% 0人
不懂就問的習慣
a:6% 6人
a:55% 58人
b:21% 22人
b:28% 30人
c:32% 34人
c:17% 17人
d:41%43人
d: 0%0人
認真寫作業(yè)的習慣
a:15% 16人
a:56% 59人
b: 36%38人
b: 36%37人
c:25%26人
c: 7% 7人
d: 24%25人
d:
問題與討論
本課題雖然按時完成了任務,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養(yǎng)仍成為教育的焦點,只有提高了作為孩子第一位教師的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就會有很大的改善。我還需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懈努力,不斷創(chuàng)新,把進一步研究外來農民工子女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方法作為我今后研究的目標,進而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篇三 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開題報告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有利于豐富教學方法論,是時代的客觀要求,也是教育實際的需要。本研究假設傳授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具有積極意義。研究采用實驗法、測驗法、文獻法和行動研究法,從三所小學和三所中學中隨機選擇實驗班和對照班作為被試。試圖得出學習能力培養(yǎng)對于提高學生常規(guī)學習能力和面向未來的學習能力很有必要的結論。
關鍵詞 學習 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培養(yǎng)
本報告主要回答四個問題:一是研究什么,二是為什么要研究,三是要研究出什么樣的結果,四怎樣進行研究。
一、學習能力及其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概念
學習能力是人們在學習、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廣泛使用的能力。職業(yè)或作業(yè)的水平越高,對人的學習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學習能力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能力,是指人的行為水平提高的能力。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熱水壺燙過以后,再不讓身體接觸熱壺表面;到一個新的地方,很快就適應那里的環(huán)境等。狹義的學習能力,是指與學生學業(yè)相關的能力。比如,聽、說、讀、寫、語言、注意、記憶、推理、計算等方面的能力。
學習能力一般指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稱為認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F代社會的學習能力主要是指不斷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觀念,不斷完善自我,適應新要求的終身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培養(yǎng),是指通過教學活動,教師有意識地、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并通過給學生出題目,讓學生解決問題等途徑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學習的學習能力。包括培養(yǎng)常規(guī)的學習能力,運用圖書、資料和錄音機、vcd、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學習的能力,面對知識的海洋進行選擇和對知識進行管理、加工的能力。
二、研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的意義
人的學習能力需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當人類社會邁進知識經濟時代門檻的時候,學習能力已經成為個體生存和發(fā)展的動力源泉。因此,研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理論意義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有利于豐富和發(fā)展學習的方法論。目前,知識經濟已見端倪,21世紀人類將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的增長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都將發(fā)生巨大變化。學習方法也需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完善。傳統(tǒng)的'勤學'、'苦學'固然還應該提倡,但是,相比之下,'巧學'顯得更為重要。我們研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學習方法及其傳授問題,重點是研究'巧學'問題,無疑對于豐富新世紀的學習方法論具有重要意義。
今后的學習,主要是掌握學習的方法。如果一個人在學校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各門功課都很優(yōu)異 ,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于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是一個致命的缺陷。這里所說的學習方法,除了常規(guī)的學習方法以外,還要掌握面向未來的學習方法,包括如何使用電腦,如何使用因特網,面對知識的海洋如何選擇,對形形色色的資料如何檢索,如何加工和再生信息,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等。這種時代的變化,要求人們必須掌握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必須具備搜集、檢索知識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學什么,知道怎樣學,知道到哪里去學。同時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巧妙、高效的學習方法,用以提高學習效率;要求教育必須由傳統(tǒng)?quot;知識傳授型'向'方法傳授型'和'能力培養(yǎng)型'轉變。因此,教育部頒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求教育由知識傳授型向方法傳授型和能力培養(yǎng)型轉變。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是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務。
2.研究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的實踐意義
研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是我國教育實際的需要。學會學習,是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傳統(tǒng)的教育,是精英教育,雖然也強調教育的普及功能,但事實上人們更重視教育的選拔功能。由于教育的評價機制過分偏重于精英,家長、學校、政府都以考試成敗論英雄,因此,教師和家長也往往把學生分成兩類:一類是會念書的,于是加以重點培養(yǎng);另一類是不會念書的,于是對他們采取放任態(tài)度,有的甚至把這些學生當成累贅,當成反面教員,對他們采取歧視態(tài)度,動輒貶低、挖苦、漫罵、斥責。結果是,許多會念書的由于過度勞累、單調乏味,而對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許多不會念書的由于屢屢受挫,造成了心理性厭學。近年來,心理學界曾經有人做過實驗:問學前兒童,你將來做什么?絕大多數孩子都挺著胸脯回答,將來上大學。可是,當這些孩子上了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以后,卻只有16%的人對學習有興趣、有信心了,其余的人或者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感,或者對學習失去了信心。
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幾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指向學科內容的灌輸和答題能力的訓練上;學校、教師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就是'燈光加月光', 中學生每天要學習15~16個小時。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學生每天浸泡在題海之中,整天疲于奔命,機械地進行大量的重復性的勞動。受教育評價標準的影響,許多教師都表現出短期行為,每天忙于給學生灌輸知識,忙于出題考試,忙于批卷評分,沒有時間學習新知識,因而也沒有精力研究學習方法,沒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長遠打算和動力。尤其是廣大農村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能力偏低,教學方法相對落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更談不上了。一些較好的學習方法,得不到推廣應用。這種狀況,導致了我國學生身體狀況滑坡,學習興趣越來越低,厭學已經不是少數個別學生的專利,而具有普遍性。2002年,我到一所很不錯的城市初中給教師講課,學校領導都反映,約有一半學生有厭學情緒,不僅是'差生',學習好的學生也厭學。一位省實驗中學的高中生寫文章發(fā)泄內心的感受:我們同情孔已己,我們同情范進,然而在我身上已經沒有什么同情心,有的只是孔已己、范進的影子。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建構與培養(yǎng)研究》課題組,進行了一項調查,樣本是選自北京、河北、重慶、浙江、新疆等地40所中小學1.6萬多名學
此文共有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篇四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與研究調查報告
——關于升好旗,做好操,寫好字的習慣培養(yǎng)
一、調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边@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俗話說:“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睘檫M一步落實教育部新修訂的《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細節(jié)之中,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發(fā)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道德水平。這學期我校一直都致力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并制定了方案,每周一個好習慣培養(yǎng)。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孩子們養(yǎng)成了一定的良好習慣。我們發(fā)現學生在做好操,升好旗,寫好字方面仍需下功夫。為什么學生在這幾方面的習慣養(yǎng)成不理想呢?帶著這一問題,我先后對學生、家長進行了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進一步了解影響學生習慣的主要因素,制定目標。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更加有效地發(fā)揮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實現我們的育人目標。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對象分兩類:學生
(二)調查方法:訪談調查
訪談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在家、在校的寫字、做操、升旗的行為表現。
三、調查結果
我們對學生的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統(tǒng)計處理,情況如下:
1、每天在家寫字的姿勢如何:
正確 不正確 不確定
56% 36% 8%
2、在家是否有人提醒、督促糾正錯誤寫字姿勢:
有 無 偶爾
86% 8% 5%
3、你的書寫習慣如何(如書寫姿勢、格式、卷面、專注程度等):
好 一般 不好
91.8% 6% 2.2%
4、學校舉行的每周一升旗儀式:
認真參加且心情激動 參加,無任何感覺 不想參加
79% 19% 2%
5、升旗時是否佩戴紅領巾:
總是佩戴 有時不佩戴 總是不佩戴
98% 2% 0%
6、做眼保操時:
認真做 有時認真做 不想做
75% 20% 5%
四、問題分析與思考
(一)學生升旗、做操、寫字習慣的現狀分析與思考
經過調查,我們發(fā)現,在行為習慣方面存在著三個層面的現象,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占80.8%,習慣一般占16%,習慣不良的占3.2%,從總體看,我班學生在習慣養(yǎng)成方面有著良好的收效,在升旗,做操,寫字三方面都還做得不錯。部分學生在寫字姿勢方面還比較弱,為學生健康發(fā)展,這些都是急待解決的問題。“以人為本”的理念告訴我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調查中不難發(fā)現,教師在很多時候都自認為自己的教育是最重要、最合理的,而忽視了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忽視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對良好習慣形成的重要作用。
(二)制定標準
升好旗:1、穿好校服,正確佩戴紅領巾,按時參加升旗儀式。
2、集合鈴聲響后,各班在走廊上站好隊,安靜、整齊有序地進入操場。
3、站立時,挺胸收腹,雙手五指并攏,下垂緊貼褲縫邊。
4、升旗時保持安靜,不講話,不逗打。非少先隊員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5、唱國歌時,聲音洪亮、節(jié)奏感強。
6、國旗下講話時,保持安靜,認真傾聽,講話完畢要鼓掌致謝。
7、升旗完畢,按指定線路退場,不擁擠、不喧嘩。
寫好字:1、三年級及以上同學用鋼筆寫字。
2、寫字時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做到一筆一畫,不潦草。
3、寫字時姿勢端正,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面。做到“三個一”(眼離本一尺,胸離桌一拳,手離筆尖一寸),要求身體與桌面垂直。
4、寫字完畢,認真整理書本,避免書本出現卷角現象。
做好操:
眼保健操:1、音樂響起,學生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認真做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時,閉眼,精神要集中,穴位要準確,用力要適宜,符合節(jié)拍。
廣播體操:1、廣播準備音樂響起,各班體育委員迅速組織學生在走廊整隊,安靜、整齊有序地到達指定場地。
2、排隊集合要求做到快而不亂,并迅速呈體操隊形散開,縱橫成一條線。
3、廣播操音樂響起,精神飽滿地認真做操。動作正確到位、優(yōu)美,與音樂協(xié)調一致,真正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4、廣播操做完后按指定線路有序退場。
五、采取對策
(一)制定規(guī)章制度,培養(yǎng)良好做操習慣
為培養(yǎng)班級學生良好的做操習慣,加強對學生正確做操的訓練。班主任與體育老師聯系,共同訓練、指導學生做操的動作準確性,同時在思想上讓學生意識到做操關系到一個人的精神面貌,一個班級的風貌,讓集體榮譽感促使孩子們做好操。
篇五 關于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的開題報告
摘要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有利于豐富教學方法論,是時代的客觀要求,也是教育實際的需要。本研究假設傳授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具有積極意義。研究采用實驗法、測驗法、文獻法和行動研究法,從三所小學和三所中學中隨機選擇實驗班和對照班作為被試。試圖得出學習能力培養(yǎng)對于提高學生常規(guī)學習能力和面向未來的學習能力很有必要的結論。
關鍵詞 學習 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培養(yǎng)
本報告主要回答四個問題:一是研究什么,二是為什么要研究,三是要研究出什么樣的結果,四怎樣進行研究。
一、學習能力及其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概念
學習能力是人們在學習、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廣泛使用的能力。職業(yè)或作業(yè)的水平越高,對人的學習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學習能力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能力,是指人的行為水平提高的能力。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熱水壺燙過以后,再不讓身體接觸熱壺表面;到一個新的地方,很快就適應那里的環(huán)境等。狹義的學習能力,是指與學生學業(yè)相關的能力。比如,聽、說、讀、寫、語言、注意、記憶、推理、計算等方面的能力。
學習能力一般指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稱為認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F代社會的學習能力主要是指不斷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觀念,不斷完善自我,適應新要求的終身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培養(yǎng),是指通過教學活動,教師有意識地、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并通過給學生出題目,讓學生解決問題等途徑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學習的學習能力。包括培養(yǎng)常規(guī)的學習能力,運用圖書、資料和錄音機、vcd、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學習的能力,面對知識的海洋進行選擇和對知識進行管理、加工的能力。
二、研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的意義
人的學習能力需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當人類社會邁進知識經濟時代門檻的時候,學習能力已經成為個體生存和發(fā)展的動力源泉。因此,研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理論意義
研究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有利于豐富和發(fā)展學習的方法論。目前,知識經濟已見端倪,21世紀人類將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的增長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都將發(fā)生巨大變化。學習方法也需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完善。傳統(tǒng)的'勤學'、'苦學'固然還應該提倡,但是,相比之下,'巧學'顯得更為重要。我們研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學習方法及其傳授問題,重點是研究'巧學'問題,無疑對于豐富新世紀的學習方法論具有重要意義。
今后的學習,主要是掌握學習的方法。如果一個人在學校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各門功課都很優(yōu)異 ,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于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是一個致命的缺陷。這里所說的學習方法,除了常規(guī)的學習方法以外,還要掌握面向未來的學習方法,包括如何使用電腦,如何使用因特網,面對知識的海洋如何選擇,對形形色色的資料如何檢索,如何加工和再生信息,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等。這種時代的變化,要求人們必須掌握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必須具備搜集、檢索知識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學什么,知道怎樣學,知道到哪里去學。同時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巧妙、高效的學習方法,用以提高學習效率;要求教育必須由傳統(tǒng)?quot;知識傳授型'向'方法傳授型'和'能力培養(yǎng)型'轉變。因此,教育部頒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求教育由知識傳授型向方法傳授型和能力培養(yǎng)型轉變。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是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務。
2.研究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的實踐意義
研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是我國教育實際的需要。學會學習,是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傳統(tǒng)的教育,是精英教育,雖然也強調教育的普及功能,但事實上人們更重視教育的選拔功能。由于教育的評價機制過分偏重于精英,家長、學校、政府都以考試成敗論英雄,因此,教師和家長也往往把學生分成兩類:一類是會念書的,于是加以重點培養(yǎng);另一類是不會念書的,于是對他們采取放任態(tài)度,有的甚至把這些學生當成累贅,當成反面教員,對他們采取歧視態(tài)度,動輒貶低、挖苦、漫罵、斥責。結果是,許多會念書的由于過度勞累、單調乏味,而對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許多不會念書的由于屢屢受挫,造成了心理性厭學。近年來,心理學界曾經有人做過實驗:問學前兒童,你將來做什么?絕大多數孩子都
挺著胸脯回答,將來上大學??墒?,當這些孩子上了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以后,卻只有16%的人對學習有興趣、有信心了,其余的人或者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感,或者對學習失去了信心。
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幾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指向學科內容的灌輸和答題能力的訓練上;學校、教師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就是'燈光加月光', 中學生每天要學習15~16個小時。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學生每天浸泡在題海之中,整天疲于奔命,機械地進行大量的重復性的勞動。受教育評價標準的影響,許多教師都表現出短期行為,每天忙于給學生灌輸知識,忙于出題考試,忙于批卷評分,沒有時間學習新知識,因而也沒有精力研究學習方法,沒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長遠打算和動力。尤其是廣大農村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能力偏低,教學方法相對落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更談不上了。一些較好的學習方法,得不到推廣應用。這種狀況,導致了我國學生身體狀況滑坡,學習興趣越來越低,厭學已經不是少數個別學生的專利,而具有普遍性。xx年,我到一所很不錯的城市初中給教師講課,學校領導都反映,約有一半學生有厭學情緒,不僅是'差生',學習好的學生也厭學。一位省實驗中學的高中生寫文章發(fā)泄內心的感受:我們同情孔已己,我們同情范進,然而在我身上已經沒有什么同情心,有的只是孔已己、范進的影子。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建構與培養(yǎng)研究》課題組,進行了一項調查,樣本是選自北京、河北、重慶、浙江、新疆等地40所中小學1.6萬多名學生。有58.9%的學生選擇'假如我可以不上學的話,我會不去上學的。'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盡管如此,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不理想。法國的高中生一般會三四門語言,馬來西亞的高中生一般也懂得三種語言,他們全然不像我們的學生這樣累。xx年底,我在香港的街頭上看到許多中小學生不慌不忙地走著,看一看表,已經快到9點了。心想,這些孩子是上學呢還是放學了呢?一打聽才知道,他們是走在上學的路上。他們是9點上課,下午1點放學。然而,那里的孩子一般要懂得幾種語言,所接受的知識和信息并不比我們的孩子少。
篇六 《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校本研究》中期報告
老洲中心學校課題組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電化教育館[xx]52號、省電教育[xx]31號和市電教館銅教電函[xx]5號文件精神,進一步推動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guī)劃課題工作,加強校際的互動、交流和合作,發(fā)揮教育技術課題研究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提升課研的學術水平,依照中央電化教育館《“xx”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guī)劃課題中期評估檢查指標》的要求,現將我校承擔的“xx”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guī)劃課題《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校本研究》中期自檢評估情況報告如下,如有不足之處,敬請省、市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一、課題批準立項的時間
xx年5月我校課題組經過反復研究討論擬定《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校本研究》作為中央電化教育館“xx”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guī)劃課題研究方案。該方案經市、省專家組指點、論證、評審,于xx年11月被中央電化教育館確定為“中央電化教育館‘xx’全國教育技術研究專項課題”,課題立項號為062921360(見安徽省電化教育協(xié)會、安徽省電化教育館省電教[xx]20號文件)。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以及實施步驟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關于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與計算機教學培訓的研究。
2、關于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與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學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3、關于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與遠程教育、教育教學資源與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
4、關于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與學校校本教研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
xx年5月——xx年7月,主要任務是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設計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和做好課題論證、申報立項等工作。
2、調查階段:
xx年8月——xx年12月,主要任務是設計調查方案,開展實地調查,撰寫調查報告。
3、實施階段:
第一步:xx年1月——xx年12月,主要任務:(1)關于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與計算機教學培訓的研究。(2)關于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與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學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第二步:xx年1月——xx年8月,主要任務:關于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與遠程教育、教育教學資源與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
第三步: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任務:關于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與校本教研的研究。
4、總結結題階段:
xx年1月——xx年8月,主要任務是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課題研究成果匯編,課題驗收結題工作。
三、課題研究工作開展情況
《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校本研究》自被中央電化教育館確定為“中央電化教育館‘xx’全國教育技術研究專項課題”立項時間以來,我校課題組嚴格執(zhí)行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加強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認認真真地開展工作,扎扎實實地抓落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認真深入開展課題研究調查工作。
為了努力實現課題研究組確定的課題研究的目標,準確地界定課題研究的可行性以及正確評估課題研究成果的價值性,我們課題組在向市、省電教館遞交了《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校本研究》實施方案后,就及時組織廣大課題組成員廣泛開展了課題研究調查工作,認真扎實地做好“調查方案的設計、深入各村小實地調查以及調查問卷的數據統(tǒng)計、調查資料情況的分析和調查總結報告的撰寫”等調查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工作,切實注重課題過程的研究,為下一步課題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收到了一定的實際效果。
2、認真及時做好課題開題工作。
自我校申報的《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校本研究》課題研究方案,被中央電化教育館確定為“中央電化教育館‘xx’全國教育技術研究專項課題”以后,在市、縣電教館領導的關心指導,經過課題組達一個月的精心籌備和全體課題組成員共同努力下,xx年9月20日上午在老洲中心小學電教室進行了正式開課。參加會議人員達40余人。首先,課題組副組長包柏松同志宣讀了中央電化教育館和安徽省電教館“關于公布‘xx’全國與全省教育技術研究立項課題的通知?!保ㄖ醒虢屉婐^研字062921360號和省電教[xx]20號文件)。接著課題組副組長魏百海同志代表課題組向參加會議的專家、領導以及全體課題組成員作開課報告以及有關課題研究問題的說明。再接著課題組組長周堅平同志宣讀了“課題研究管理制度和相關措施”。然后,銅陵縣教體局電教館李久東同志圍繞“課題研究管理的問題”作了專題講座。最后,課題組組長周堅平同志作了總結性發(fā)言并就有關課題研究的任務進行了具體地布置。同時,會議還號召和倡導大家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要潛心研究,認真反思,開拓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讓大家人人都在研究的狀態(tài)下工作,人人都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本次開題會將永遠載入老洲中心學校教育發(fā)展史冊。
3、以校本培訓為抓手,認真開展校本培訓工作。
(1)領導重視,全員發(fā)動。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教師觀念的更新,結合學校現有的電教設備,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校本培訓實施方案,通過印發(fā)學習資料、邀請專家講座、開展專題討論、撰寫心得體會,促進教師提高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和應用水平。正因為觀念的更新,許多教師對應用現代教育手段情有獨鐘,全身心地投入,樂此不疲。
(2)重點培訓,分層推進。首先從學校領導開始,校長主任身行力先,自覺參加由中心學校課題組舉辦的計算機和英特爾r未來教育專業(yè)的培訓,占領信息教育的至高點,取得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主動權。接著培養(yǎng)現代教育技術骨干教師和電教設備管理人員,適時先派他們參加由縣、市、省電教館舉辦的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核心的專業(yè)培訓,回校后,再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充分發(fā)揮“母機”聯動作用。自xx年2月以來,我們先后選派了20余位骨干教師或電教設備管理人員參加了由縣、市、省電教館舉辦的現代教育技術專業(yè)培訓。最后著力全體教師的培訓,力爭讓每一位教師不僅“會用”、“愛用”,并且“用得好”。xx年暑期,我校將現有的48位小學教師分兩批參加由市教育局電教館舉辦的計算機教學專業(yè)培訓,其所有參培人員均取得由市教育局統(tǒng)一頒發(fā)的《銅陵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合格證》,率先成為全縣18所中心學校第一個教師100%參加計算機教育專業(yè)培訓的學校。xx年10月——xx年12月,我校課題組依照子課題(一)的實施方案,利用每周的雙休日的星期六,又對全體課題組成員進行計算機等輔助教學提高的培訓。xx年7月25~30日,我校課題組對全鄉(xiāng)48位小學教師進行了暑期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國家遠程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培訓。xx年8月我校課題組又對48周歲以下的教師進行英特爾r未來教育基礎課程項目的培訓。
4、建立健全課題研究管理制度。
為了進一步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全面推動我校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向縱深發(fā)展,引導廣大教師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使課題研究與平時的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切實做好課題實施工作,我校課題組經過多次會議的研究討論,并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先后制定出臺了有關課題的“學習研究制度、課題檔案建設制度、課題成果匯報與交流制度、課題經費保障制度、課題實施情況報告制度”等一系列課題研究管理制度,從而保證了課題有序地開展下去。
5、強化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設施的投入與建設。
(1)xx年在省市電教館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學校通過向教師借款付高利息的方式,投資1萬余元(其余資金由省市電教館承擔)新置一臺多媒體教學設備,率先成為銅陵縣18所中心小學第一個擁有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學校。
(2)xx年學校又投資1萬余元,用于標準化多媒體教室內的日光燈、電風扇、課桌椅、窗簾等硬件設施建設。
(3)xx年5月學校再投資1萬余元,開通了校園計算機互聯網,實行網絡資源共建共享和優(yōu)勢互補,發(fā)揮典型引路和整體帶動作用,促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再上一個新臺階。
(4)通過配備的農遠接收系統(tǒng),計算機互聯網等電教設備,大量接收外界優(yōu)質教育資源,通過下載、整合、刻錄,不斷補充光盤資源。到目前為止,學校通過下載、刻錄、補充光盤資源達100余盤,接收教育教學資源達400g。
6、圍繞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開展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校本教研活動。
(1)認真開展“三機一幕”進課堂活動。(“三機”即收錄兩用機、實物投影機、多媒體;“一幕”就是投影幕),學校課題組嚴格要求教師適時將錄音磁帶、光盤以及相關課件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認真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改進教學過程,擴大學生知識面,拓展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
(2)認真組織開展第五、六屆小學語文、數學電教優(yōu)質課暨“農遠”工程教學應用比賽活動。
(3)認真組織開展縣鄉(xiāng)教學能手校域示范公開課教學月活動。
(4)認真組織開展縣級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學應用新星評比活動。
(5)認真組織開展教學對外開放周活動。
(6)認真組織開展六項電教學術作品的評選活動。
(7)認真組織開展縣、鄉(xiāng)“教學能手”評比活動。
四、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
在前一階段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收獲與成效,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課題經費不足。由于學校經費嚴重不足,難以滿足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外出學習所需的費用。
2、缺乏課題研究的第一手參考學習資料和專家的指導,課題研究不夠深入細致。
3、由于教育人事變動太大,課題組相關成員需要適時更換,難以保持課題研究的持續(xù)性。
4、師資隊伍普遍存在年齡偏大,難以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發(fā)展的需要。
五、課題研究的重要變更
1、原課題研究
領導小組組長陶端正同志因縣教體局人事的變動,已于xx年2月調離老洲中心學校。為了不影響課題的正常研究工作,經課題領導小組會議討論研究,決定有現任老洲中心學校校長周堅平同志擔任課題組組長,且已上報市教育局電教館備案。
2、由于鄉(xiāng)中心學校教研員的更換,現有原中心學校辦公室主任魏瑋同志擔任鄉(xiāng)中心學校教研員,全面負責主持全鄉(xiāng)小學教學與教研工作。為了加強課題研究過程管理中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督促課題研究有條不紊地持續(xù)下去,經課題領導小組會議討論研究,并征得課題組組長的同意,決定增補魏瑋同志為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成員,且已上報市教育局電教館備案。
六、課題研究領導小組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下階段的課題研究中,我們將繼續(xù)遵循最初的課題研究思路,緊緊圍繞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和前一階段遇到的問題展開研究:
1、加強理論學習。針對現有教師自身理論知識狀況,充分利用學校計算機的互聯網絡資源,加強教師相關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借鑒成功的研究經驗為己所用。
2、繼續(xù)將課題研究與教學研究活動、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結合起來,多種渠道開展有效活動,以活動支撐和服務于課題研究。
3、通過開設講座、教師自學、組織集體學習討論等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真正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
4、加強課題組成員反思意識,不斷深化課題研究,力爭在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
5、努力想盡一切辦法加大課題經費自籌力度,多渠道、多方式爭取較大的課題經費。
七、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一)上傳到網上的材料成果
1、課題申請·評審書。
2、《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校本研究》實施方案。
3、《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校本研究》開題報告。
4、關于要求更換課題組長的申請報告。
5、關于要求增補課題研究人員的申請報告。
6、《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與計算機教學培訓的研究》實施方案(子課題一)以及研究報告。
7、《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與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學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實施方案(子課題二)以及研究報告。
8、《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與遠程教育、教育教學資源與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實施方案以及研究報告。
9、《農村小學教師教育能力培養(yǎng)的校本研究》中期報告。
(二)階段性研究視頻成果
1、電教優(yōu)質課堂教學實錄(3盤)。
2、課題組成員的教學設計和課件(1盤)。
3、相關論文電子文檔(1盤)。
5、師生獲獎成果(1盤)。
6、課題研究成果集(1盤)。
(三)階段性研究其他成果
教師成果:
1、江永生、李久東二同志撰寫的教育技術研究論文《淺談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榮獲xx年安徽省六項電教學術作品評選三等獎,并收入安徽教育資源網(www.ahedu.cn)。
2、包柏松、江永生二同志撰寫的《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方案榮獲xx年安徽省六項電教學術作品評選三等獎,并收入安徽教育資源網(www.ahedu.cn)。
3、包柏松、王素娥二同志撰寫的《烏鴉喝水》教學設計方案榮獲xx年安徽省六項電教學術作品評選三等獎,并收入安徽教育資源網(www.ahedu.cn)。
4、胡紅兵同志xx年7月榮獲銅陵縣第五屆小學優(yōu)質課堂電化教學暨農遠工程教學應用比賽(語文學科)二等獎。
5、江永生、章愛琴、王浩、魏百海四同志xx年5月分別榮獲銅陵縣第五屆小學優(yōu)質課堂電化教學暨農遠工程教學應用比賽(數學學科)一、二、三等獎。
6、魏百海、章愛琴、王娟娟三同志xx年6月榮獲銅陵縣“教學能手”稱號。
7、魏百海、王浩二同志xx年7月榮獲銅陵縣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學應用新星稱號。
8、江永生、趙清潔二同志設計的《可怕的白色污染》教案榮獲xx年銅陵市中小學電教教案設計評比三等獎。
9、江永生的《點滴積累》榮獲xx年全縣中小學教師個人主頁評比一等獎。
10、江永生的《梯形面積的計算》榮獲xx年全縣中小學多媒體教育軟件評比二等獎。
11、王浩的《圓的認識》榮獲xx年全縣中小學多媒體課件設計評比二等獎。
12、王浩撰寫的《培養(yǎng)求異思維,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論文榮獲xx年全縣中小學電教論文評比三等獎。
13、江永生、王浩二同志xx年10月榮獲銅陵縣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師典型課例教學大獎賽二等獎。
14、王浩xx年10月榮獲銅陵縣中小學教師全員崗位考評教學大獎賽數學組一等獎。
學生成果:
1、代云、蘇芮同學分別榮獲銅陵市第五屆中小學電腦制作科技創(chuàng)新作品評比一、二等獎。
2、王禮珊、金瑩同學分別榮獲xx年銅陵縣首屆中小學生信息學奧賽二、三等獎。
3、谷玉鎖同學榮獲銅陵市第九屆中小學電腦制作科技創(chuàng)新作品評比二等獎。
八、中期檢查活動簡況: (檢查時間、地點、評議專家、參與人員等)
根據教育部中央電教館[xx]52號和省電教館[xx]31號文件的要求與具體實施辦法,銅陵市電教館從今年九月份開始組織開展對我市國家級、省級實驗學?!皒x”教育技術課題中期評估工作,我市共有課題22個。
接到省館文件后,我館于xx年9月15日組織22個課題學校的負責人在市十二中學召開了課題交流研討會,會上傳達了國家、省相關文件,各課題負責人分別介紹了課題進展情況。根據文件要求確定了自查時間和材料報送時間。各課題組會后積極準備,按時完成自查和網上報。所有課題材料上報市電教館。
我館于xx年11月11日組織專家在銅陵市附屬幼兒園集中對所有課題進行評估。本次評議專家組成員有:
1、市電教館館長殷振平
2、市電教館副館長劉勛(中高)
3、市教育局教研員張瑞光老師(中高)
4、市一中潘澤航老師(中高)
5、市二中嚴良化老師(中高)
6、市十中宋陸玖老師(中一)
7、市銅官山教育局教研員胡斌老師(小高)
8、市實驗小學曹梅老師(小高)
9、市電教館工作人員張海成(中一)
課題中期評估辦法,主要采用(1)、查看資料;(2)、和課題學校教師交流座;(3)、現場調研等方式。
九、專家組評估要點:(側重于過程性評估,檢查前期課題研究已經取 得的成果,進行可持續(xù)評估,調整研究計劃建議等,限800字。)
該課題歷時3年的研究,經過先期準備,論證立項,師資培訓,硬件建設,教學實踐等階段,有豐富的成果,帶動了全校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該課題選題好,針對性強,觀念新,運用恰當,效果明顯,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建議該課題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開展創(chuàng)新性研究,以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發(fā)展。
經專家查閱資料得分78分
專家組組長簽名:殷振平 張瑞光 胡 斌 梅
xx年11月16日
十、省級課題領導小組辦公室核查意見:
同 意
xx年12月12日
(包柏松、魏瑋擬稿 周堅平審定)
篇七 “學科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研究”結題報告
中國教育學會“十五”規(guī)劃課題
“學科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研究”
結題報告
根據《關于在“十五”期間開展教育課題研究的通知》精神,2001年6月---2004年7月,薊縣教研室承擔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五”規(guī)劃課題“學科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研究”這一課題的實驗研究工作,經過為期三年的認真研究和探索,現已如期結題,并取得了預期成果。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世紀發(fā)展教育的客觀需要,這種需要不僅是從教育本身提出的,也是從民族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大局出發(fā),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塑造適應新世紀經濟全球化人才競爭需要的一代新人的宏偉目標而提出的。2001年6月召開的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確立了基礎教育發(fā)展的總方向——素質教育。國家《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使我們明確了這輪新課程改革是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主動和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協(xié)作的能力以及對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是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是改革的中心任務。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要落實這些先進的理念和任務,就必須轉變原有的一些教學理念,改革障礙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的組織形式,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適合于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的發(fā)展和未來服務,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
21世紀是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本質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人才,人才培養(yǎng)靠教育。在世界范圍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各國教改都不約而同的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關鍵凸顯出來。世紀之交,第三次全教會吹響了向素質教育進軍的號角。國家站在整個民族在21世紀的國際地位的高度,加大了推進素質教育的力度,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的時代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由于我國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束縛了教師,再加上教育體制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適應考試,從小學到中學形成了應試教育的格局。以陳舊的教學內容局限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怎樣來改變這種現狀?在這一背景下,我們開展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題研究,回應和反應了時代對教育的需求。
目前,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的指導下,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廣大教師正在大力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關注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課程改革的重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新的這輪課程改革,是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的,這需要轉變觀念,解放思想;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需要淡化學科界限;自主選擇合適的教育載體,為學生的發(fā)展和未來服務,為終身學習服務。教學強調均衡性、合作性、選擇性和共創(chuàng)性。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對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邏輯延伸,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高形式。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對于中小學生的成長來說,本身就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實施過程。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育和培養(yǎng)要求學生手腦結合,是學生終身學習和持續(xù)發(fā)展需要的基礎教育,因此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不能缺位的,必須在實踐中進一步進行探索和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任務和理論依據
(一)課題研究的任務:
1.進行教學原理、教學過程結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研究。探索中小學素質教育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可行性、適用的范圍,它們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功能和效果。
2.探索中小學素質教育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課堂教學結構和模式,包括調整教學內容、構建課堂教學新體系的教學結構、改革課堂教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
3.進一步探索適合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包括評價標準、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方法。
4.通過創(chuàng)新性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具有扎實基礎知識與技能,能積極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善于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探索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途徑與方法,形成有實踐價值的實驗研究報告、教學設計案例、實驗經驗論文等。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課題的研究,要堅持運用各種教學理論的新體系,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唯物辯證法為指導,貫徹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指示以及江澤民總書記的“教育是知識創(chuàng)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搖籃”的指示,根據我國國情吸收發(fā)達國家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改革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進行教學原理、教學過程結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研究。探索中小學素質教育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可行性、適用的范圍,它們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功能和效果。探索中小學素質教育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課堂教學結構和模式,包括調整教學內容、構建課堂教學新體系的教學結構、改革課堂教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一步探索適合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包括評價標準、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實施
本課題實驗從2001年6月起批準立項到2004年7月結束,研究時間持續(xù)3年多,中途無間斷,研究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1年6月—2002年7月,確定實驗校和子課題,制定可行性實驗方案。
2001年6月-8月,利用三個月時間,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了有關文件,并對全縣各中小學進行認真分析論證和篩選,把全縣國辦中小學、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確定劃分為不同層次課題研究試驗校。批準實驗校根據本身教育資源確定子課題,撰寫可行性課題研究方案。
2001年9月-2002年3月,課題組成員開始研究論證,并及時掌握子課題校研究進展情況。2001年6月,結合薊縣中小學教師中開展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活動,薊縣教研室制定下發(fā)了《關于薊縣中小學、職校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活動實施意見》。在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活動中,倡導全縣各學校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積極推進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改變落后的教學結構,構建“導學諧振,主動探索,主體發(fā)展”等多種課堂教學模式。
2002年4月-5月,結合我縣教育教學實際,探索出適合我縣教育的教學模式、理論框架及其操作體系。如縣教研室的“導學諧振,主動探索,主體發(fā)展”教學模式;擂鼓臺中學的“立體效應”型教學模式;馬伸橋中學的“研究性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等包括各學段各學科多個課堂教學模式,有利地激發(fā)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使學生真正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xié)作和社會活動能力。
2002年5月底,在對全縣承擔子課題研究的學校調研的基礎上,縣教研室中心課題組組織了全縣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和所取得初步成果的交流活動,會上有8所學校的8個子課題組,分別代表不同層次的學校將開題一年來研究進展情況及撰寫的教學模式進行了交流,并把這些典型經驗和先進的教學模式向全縣推廣,推動了薊縣中小素質教育向縱深發(fā)展。
2002年5月-6月,根據全縣課題研究實際,制定下發(fā)了薊縣《關于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活動的意見》,推動了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活動的開展。通過在全縣中小學、職校廣泛開展此項活動,調動全體教師積極主動參與教改,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在教學實踐中,廣大教師正確處理了“五個關系”:即前瞻性與現實性的關系,教科研與教師學科基本功、一般基本功的關系,教學改革與常規(guī)教學的關系,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基礎與能力的關系。深入開展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思維方式的“四基”教學,著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本課題的實施過程中,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了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結合我縣具體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我們還邀請北京三十五中特級教師、教科室主任顧義群講授“雙主教學”理論與實踐。教研室主任、主管主任和各學科教研員為全縣中小學領導、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講座8場,舉行新大綱、新教材輔導、六年級教材教法和高中會考專場輔導16場,有的學科結合輔導與講座,還展示了的創(chuàng)新教育優(yōu)秀課。對干部教師增強教改意識,更新教育觀念,加強教學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階段:2002年9月—2004年1月,重點探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體系。
在完成第一階段任務的基礎上,《學科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課題組的領導和教師更加深刻認識認識到學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課題組成員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手段,及時了解了全國各地在學科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先進經驗??h教研室又組織全縣的課題組骨干教師,到山東臨淄、江蘇洋思和河北衡水等名校學訪,學習先進經驗,回來后認真進行學習心得體會交流,進一步深化本課題的實驗工作。
根據我縣城鄉(xiāng)教育差異,課題組成員可根據薊縣《關于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活動的意見》的要求,指導和探索各學段、各學科不同層次的教學模式。在教研室“導學諧振,主動探索,主體發(fā)展”的大模式下積極創(chuàng)建各學科的教學模式。如:小學語文的“單元授課,激情導學,協(xié)作實踐,能力發(fā)展”模式,小學數學的“自學——探究”模式,高中語文的“立體效應”模式,中學語文、數學的“協(xié)作實踐、點撥反饋”模式等等。不同的教學模式都強調了“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將課堂教學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習的過程;以人為本,積極實行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我們還通過研究課、研討會、報告會等多種形式,開展系列交流活動,促進全縣中小學任課教師掌握《天津市中小學學科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指導意見》的精神實質,引導教師從實際出發(fā),注意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性,使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的設計和要求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為宗旨,對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模式進行整體優(yōu)化,并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貫徹《天津市中小學學科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指導意見》的方法,使學生能夠發(fā)現、認識新知識、新事物,獲得新思想和新方法,形成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為將來成為創(chuàng)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
2003年4月中旬,全國首屆“和諧杯”新課程理念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在我縣舉行。在這次評選活動中,我縣也推選了一批學科教學骨干教師參評,對我縣中小學今后開展的課程改革和教科研活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它是一次展示新課程理念下和諧教學課堂模式的講課比賽,也是總結交流課題成果和經驗的研討會,又是一次聆聽專家、學者講解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怎樣上課、評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報告會。為我縣教育系統(tǒng)廣大干部教師提供了一次向參加優(yōu)質課評選的各省市兄弟學校教師學習的好機會,提升我縣干部教師新課程理念,推動我縣中小學教師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活動以及教科研活動的開展。
2003年6月上旬,我們先后邀請市教科院王敏勤教授等專家為我們教研員作新課程理念下的課程改革系列講座。并把課改系列講座內容刻錄成光盤發(fā)放到各鄉(xiāng)鎮(zhèn)教委和國辦校,供基層校領導和教師學習。暑期我們又舉辦了以新課改理論知識為內容的全員培訓活動。2003年8月初,對小學業(yè)務校長進行培訓,舉辦專家講座,并分別對小學各學科參加新課改教師進行培訓。各學段學科教研員深入各鄉(xiāng)鎮(zhèn)、國辦中小學的課題實驗校指導課題的研究工作,發(fā)現問題及時指導反饋,有力地推進了課題研究的進展。
2003年下半年,重點研究、構建有利于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途徑,形成可供操作的教學案例和實施辦法。我們進行了區(qū)域性教研,分別組織了上倉片,下倉片,邦均鎮(zhèn)片,下營片,擂鼓臺片等鄉(xiāng)鎮(zhèn)的學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觀摩課、研討課和典型課活動,從中總結經驗,確立適合我縣不同地區(qū)的教學模式,并擇優(yōu)向全縣推廣。
在分片教研,典型課引路的基礎上,課題領導小組組織課題組成員進一步進行研討,對課堂教學及其模式進行反思,尤其是它的可操作性和效應情況,最后進一步確立了我縣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科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理論框架和操作體系。同時制定了我縣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學科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評價體系,包括課堂教學、教案、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學生評價教師四大方面。
為鞏固實驗成果,肯定實驗者的成績,我們對點校的實驗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評價,采取了聽取匯報,查閱資料,深入課堂,師生訪談,調查問卷的形式,對課題的進展情況,特別是課堂教學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情況進行了調研和評價,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三階段:2004年2月—2004年7月做好各種研究資料的征集和數據的統(tǒng)計和終結性成果的總結。
在前兩個實驗階段的基礎上,重點做好各種研究資料的收集、數據的統(tǒng)計和終結性成果的總結工作。中小學各學段教研員深入基層校開展聽課調研,特別是深入山區(qū)、庫區(qū)、邊遠地區(qū)的學校,進行指導,發(fā)現問題及時反饋和指導。集中解決在新課程實驗、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活動、畢業(yè)班教學管理以及開展課題研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每到一所學校,分別召開中層干部、班主任、任課教師及學生座談會,聽推門課,然后與學校領導反饋意見,總結經驗,分析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召開座談會二百多次。聽課一千多節(jié),聽課教研中,發(fā)現典型課給予推廣,舉辦各學段學科教學觀摩課二十八節(jié)。認真落實市教研室制定的《課堂評價標準》,檢查各基層校開展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活動以及第五屆中青年教師“雙優(yōu)課”自評互評情況,指導教師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和教學監(jiān)控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各學科探索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途徑,總結出具有普遍性、實用性的教學成果,創(chuàng)建“導學諧振,主動探索,主體發(fā)展”等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精神的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并把各學科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典型經驗、典型課例向全縣推廣,推動薊縣中小學素質教育深入開展,全面提升薊縣中小學教育教學全面上水平。
薊縣康各莊中學承擔的子課題《構建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研究,經過一年來的努力,構建了預習、檢測、解疑、總結規(guī)律、反饋的“五步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實現了“四轉變”,即:教學思想上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本;教學方法上變結論教學為發(fā)現探索;教學手段上變單一傳統(tǒng)教學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教學評價上變區(qū)分為激勵。學校教學面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明顯增強。
下營鎮(zhèn)初級中學生物學科承擔的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課題研究取得顯著效果。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過分強調接受學習,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忽視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要。生物教師孫鳳同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積極倡導以探究為核心的主動學習方式。他要求學生把書本中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產生活實踐中,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獲取生物學知識,理解科學本質,學習科學方法。他帶領學生對山區(qū)可食性植物進行認真調查,走遍了薊縣北部山區(qū),總面積1350km2,進入過170多個自然村,訪問了上千人,對23種野菜進行了Vc含量鑒定,采集制作植物標本153件,制作昆蟲標本76種(20盒),學生小論文110篇,搜集編寫菜譜180種,編寫藥膳37種,總結各種治蟲方法30余種。活動中學生們不僅學會了制作以野菜為主要原料的食品,也初步了解了野菜采集、運輸、淺加工等實用技術。
開展了“薊縣北部山區(qū)農林果害蟲種類的調查”研究性學習。對北部山區(qū)的基本概括、農林果的分布狀況、蟲災頻繁的原因、農林果害蟲種類、習性、棲境、防治的一般措施等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寫出了有針對性的調查報告。得到了市教委中學處和縣教育局領導的好評。
兩個研究課題:“薊縣北部山區(qū)可食性野生植物調查”和“薊縣北部山區(qū)農林果害蟲的種類調查與防治”被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等五單位作為“種子方案”推薦到 “國家青少年活動中心教育資源管理庫”。天津市教委中學處的領導參觀我們的研究性學習展覽后,當場做出由市教委中學處出資金,包銷售,出書的決定。《下營鎮(zhèn)初級中學研究性學習初探》一書向全市發(fā)行。
在教改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下營中學《在生物教學中實施STS教育紀實》一文獲“新世紀杯論文評比”一等獎。《天津市北部山區(qū)可食性野生植物的調查報告》一文獲“雙成果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并被認定為市級教科研成果。《在生物學科實施STS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一文獲“新世紀杯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并被認定為市級教學成果,還有三篇論文被評為縣級一等獎。
四、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
經過三年的實驗,在課題組的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務,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形成了一系列課題成果,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效果。
(一)使廣大教師明確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途徑與方法。
1、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于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許多學科教材的內容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驗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或增添教學內容,或調整教材順序,或開展課外活動,盡可能彌補教材之不足,充實、擴展有關教學內容,為開發(fā)中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服務。例如小學數學課題實驗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實際,自己尋找素材補充、調整教學內容。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整理和復習課中,教師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魚兒喬遷新居時,在哪個物體中最舒適、最寬敞。教師出示三個不同的魚缸后,讓學生先觀察,再往魚缸里倒水,讓學生觀察操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的培養(yǎng)在于教學資源的創(chuàng)新。教學的場所主要包括教師和課外活動場所。由于空間的限制,教室很難為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提供足夠的創(chuàng)造空間和材料。于是,我們以教室內的墻壁、墻角、黑板等為資源,設置了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圖書角”、“實驗角”,開辟了以及時發(fā)布學生嘗新思維火花和觀察日記為核心的“作文月賽”“我愛學數學” “校園藝體活動周”“每周學英語”等系列活動,給學生盡可能創(chuàng)設鍛煉思維品質、發(fā)展個性、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的園地。還讓學生有目的地參加“新世紀、我能行”等社會實踐,讓學生了解和體驗社會,鼓勵學生自由地,甚至標新立異地進行探索或創(chuàng)造活動,讓學生充分表現自我。
3、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于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我們利用學校提供的有利條件,主動學習制作CAI課件的設計等,把計算機引入課堂。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有利于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不斷的興奮、不斷的激動中展開思維活動,增長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上地理課《大氣的垂直分層》,雖然教師備課時制作課件的時間多花了一點,但教學效果大不一樣。它要比黑板上畫一畫,更直觀,更生動,更形象。有的甚至在黑板畫也畫不出來,而多媒體上應有盡有。這樣的教育有利于學生的知識長進,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4、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于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引導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學習活動落到實處,就必須靈活運用能激發(fā)學習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多種教學方法,例如體驗學習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某種模仿的情景或剪取某個生活片斷,讓學生在里面擔任一定的角色,就像演員體驗生活一樣地去開展他們的學習活動;內容不完全教學法: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把全部內容和盤托出,而是有意識地在內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帶,讓學生自己去推測和預計可能的結論,主動參與到對知識內容的構建中去;挫折教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向學生演示預先安排好的思維受阻的現象,讓學生看到教師在解決問題時所經歷的“挫折”,以及如何在若干次“挫折”后又克服了思維上的障礙,最終找到了正確的結論。
5、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于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發(fā)揮或阻礙,加強或削弱,培養(yǎng)或摧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是環(huán)境,我們經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為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鋪石;創(chuàng)立學習共同體,活躍課堂氛圍;運用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激活課堂氣氛;運用多媒體,活躍課堂氛圍。營造了一個平等、民主、充滿想象、充滿樂趣的課堂氛圍,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保證。
6、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于教學反饋的創(chuàng)新。作業(yè)是教學反饋的重要形式。批改作業(yè),用“×”、“√”等判優(yōu)劣正誤,學生看后往往要么不高興,要么無所謂。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改變了方式:批注應注意什么問題、加上鼓勵性評語、要求學生反思悟錯等。這樣做調動了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認真改正錯誤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增強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yǎng)了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
我們對實驗前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行測試對比,并結合三年來學生學習成績和參與各項比賽獲獎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看出學生通過本課題實驗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有了明顯增強。表現在:
1、學生對事物有了較廣泛的興趣,有尋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敢于發(fā)問,善于發(fā)問,樂于發(fā)問,逐步養(yǎng)成質疑問難的習慣。
2、在解決問題時,能逐步養(yǎng)成思維的發(fā)散性、集中性與新穎性,并逐步養(yǎng)成主動地、多渠道地求知的習慣。
3、注意力能高度集中,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從多角度觀察事、發(fā)現事物的特點。
4、喜歡動手,善于把事物重新排列組合,創(chuàng)造新的事物,有試圖用各種新的創(chuàng)造技法去解決問題的習慣。
5、想象力豐富,能由此及彼,舉一反三,不斷產生新的設想。
6、有創(chuàng)造毅力,不怕困難有獲得成功的自信心。
創(chuàng)新的同時更扎實了學生的基礎,我縣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在全市中、高考等大型考試中,我縣的高考一次上線率、重點率名列農口五縣第一,其他各種考試也始終名列前茅。會考合格率達99%、優(yōu)秀率達65%以上。
(三)建立了考查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評價體系。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把小學學段各學科學生學習水平評價作為重點來研究,把它看成是積極推動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小學各學科實行學生學習水平評價,主要目的是要做到“三個有利于”和“一個加強”:即有利于落實《課程標準》要求,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提高;加強對學生學科能力、學習情感與創(chuàng)新的培養(yǎng)。小學各學科學生學習水平評價做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測試與學習情感考查相結合,筆試、口試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平時測評與終結性測評相結合,達到分項檢測與綜合評價相統(tǒng)一,全面評價每一位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小學各學科教研員確定試驗校和骨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以新教材試教、學科教學評價和創(chuàng)新教育作為教研工作的重點,深入開展知識、技能、學習情感專題研究,在建立小學考查學科“分項檢測、等級評價”的基礎上,擬定了《薊縣小學考查學科學生學習水平測評指導意見》,對考查學科的檢測內容、方法、要求和標準做出了具體的規(guī)定。評價重視知識、能力的評價,更注重學習情感的評價。加強對小學考試學科的管理與指導,改革監(jiān)控和評價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經過研究探索,實踐運用,學生素質教育綜合評價體系逐漸完善,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之后,我們又深入基層校進行調研,進一步掌握教學評價方案在學校實施過程中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完善《薊縣小學考查學科學生學習水平測評指導意見》;完成《薊縣小學考試學科學生學習水平測評指導意見》(試行稿)的修訂工作,使小學有關學科的教學評價更具有可操作性、科學性和實效性,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評價體系
(四)創(chuàng)造了一大批先進的教學模式,撰寫了大批有價值的經驗論文。
第三階段中,我們征集了國辦中小學、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等不同層次的學校和城區(qū)、山區(qū)、庫區(qū)和邊遠地區(qū)等不同地區(qū)學校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途徑過程中撰寫的論文、經驗等100多篇,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案例、教學課件80多份。教研室中心課題組舉行了課題結題總結報告會。以總結匯報、經驗交流,優(yōu)秀教學案例評比和優(yōu)秀課展示的形式舉行全縣課題研究成果展示活動,推廣課題實驗經驗。
中小學各學科已探索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典型經驗,構建多個教學模式,涌現了多個有實用價值典型課例。
高中學科創(chuàng)建的語文“聯想拓展作文”教學模式;化學“導學—探究”化學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施;政治“三自一導”教學法;薊州中學的“雙主體型”課堂教學模式;楊家樓中學《地理學科在研究性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初中數學“問題——猜想——探究——應用”教學模式;“異步目標,導學模式”;官莊鎮(zhèn)教委的《以培養(yǎng)自學能力為主題,以思維規(guī)律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城關鎮(zhèn)中學的《加強學科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小學學科創(chuàng)建了“協(xié)作實踐,點撥反饋”,“以讀代講,感悟教學”,“單元授課,激情導學,協(xié)作實踐,能力發(fā)展”模式,小學數學的“自學——探究”模式;城關小學《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策略的研究》。
在探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途徑過程中,有一大批論文、經驗發(fā)表和獲獎:
2003在市教研室教研信息化工作匯報會上夏守山主任以《搞好教研網絡建設,開展好網上教研》為題,向市教研室領導和匯報了薊縣教研室在“非典”時期開展網上教研的經驗;
2003、7在天津市教研信息化工作推動會上,張秋亮以《技術提升教研,創(chuàng)新決勝未來》為題,向全市各區(qū)縣教研室介紹了薊縣教研室開展信息化教研的經驗;
2004年《天津教育》第一期,將以《北方風來滿眼春——走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薊縣教研工作》為題,從領導重視、教研員職能轉變、課改培訓、教師觀念的轉變和課堂教學面貌的變化等方面報道薊縣教研室的認真搞好新課程實驗的做法和經驗。
劉曉英、趙永華執(zhí)筆的《“導學諧振,主動探索,主體發(fā)展”教學模式的理論框架及操作體系》獲2003年天津市中小學第九屆教研教改“雙成果”一等獎;
牛士誠、于俊文、邵煥芝合寫的《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實踐與認識》刊登在2003年7—8期《天津教育》上。
邵煥芝撰寫的《優(yōu)化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或2001年素質教育新世紀論壇征文市級二等獎;《實施教學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獲2002年市教育學會綜合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年會論文二等獎;
高中化學教研員李忠《高中化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獲2003年天津市中小學第九屆教研教改“雙成果”二等獎;
初中“異步目標,導學模式”被收錄在市教科院、薊縣教育局聯合主編的《走進教科研》一書;
初中英語教研員吳守利《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探索》被收錄在張建昌主編的天津市九年義務教育《學科素質教育指導》一書中。
五、課題研究后的體會與思考
(一)課題研究后的體會:
1、教育要改革、模式要更新、教育科研必須先行。
2、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基本保證。
3、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并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尋求解決辦法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基本途徑。
4、教師創(chuàng)造性水平的發(fā)揮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基本前提。
(二)課題研究后的思考:
1、在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研究的范圍十分大,課題研究中值得深入探索的問題面廣量大,而我們子課題的研究僅僅局限于中小學課堂教學這一領域,如何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也是今后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
2、我們目前的研究成果認為中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只是初步的,是培養(yǎng)一種意識,當前,在權威的評價機構還沒有完整科學合理可操作化的體系之下,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究竟怎樣進行界定與評價,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3、在實施國家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又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其中許多課題與我們研究的課題有聯系,因此,我們應該乘著這股“東風”,進一步深化、細化地延伸課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
總之,通過三年的課題實驗研究,我們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縣的教育教學質量也有了和大的提高。今后,我們要在市教育局、市教育學會的領導下,進一步搞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研究,進一步探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途徑和方法,不斷提升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為天津教育的發(fā)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篇八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實驗工作報告
這是關于工作報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鑒!
我們研究的市級“xx”規(guī)劃課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到目前已運作兩年,這期間在區(qū)教科室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領導及校教科室的指導下,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經歷兩年的思考、研究和實驗,已達到預期效果,初步完成了研究任務,現就實驗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和關心支持是搞好課題研究的動力。
科研興校,科研興園已在北門小學唱響,領導非常支持教師參與課題實驗工作,從我園課題立項以來,受到領導的高度重視,學校教科研室每學期都進行科研督導、檢查、驗收,并請區(qū)教科室專家進行指導,如實驗方案的修改,資料的匯編都給予了極大的幫助,我們明確了研究的方向、目標,給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更廣更深的指導。
二、落實組織機構,保證課題的開展。
1、成立課題小組
劉真園長:主要負責課題的行政領導,組織管理資金疏通等工作。
孫玉梅:負責撰寫實驗階段性計劃、總結、實驗報告、工作報告、收集匯編資料。
2、實驗教師分工明確
中、小班一線教師主要負責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
大班一線教師主要負責幼兒學習習慣,交往能力,文明禮貌等習慣的研究。
三、加大資金投入,為課題實施提供保障 為了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提供理論學習機會,學校為每人提供100元的訂閱雜志,鼓勵教師自費訂閱雜志。為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創(chuàng)設更多的條件和機會,學校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投資50多萬元,每班配備電腦,提供教師收集信息的條件,又配備了綜合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科學發(fā)現室,充實各班區(qū)角活動內容,幼兒在這里學習合作、交往、學習、幫忙、分享和探索,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這里漸漸萌發(fā)—實踐—形成,老師在這里觀察、記錄、調整自己的實驗方案,寫了許多的教育活動筆記和活動觀察記錄,為教師的論文寫作提供了大部分素材。
四、健全制度,強化激勵機制、規(guī)范研究過程。
在開展課題實驗的過程中,我們前期有規(guī)劃,中期有記錄,后期有總結,積累原始資料,立足本園實際實際進行實踐,以實踐—理論—再實踐來驗證我們的過程。
(一)健全制度。
1、管理制度:
a課題研究過程包括開題、計劃分解、操作實施、中期總結匯報、補充拓展、材料收集。
b市級課題每學期不少于6節(jié)實驗課。
c接受校教科室對課題研究過程的監(jiān)督、檢查,并定期向校教科室匯報課題進行情況接受其指導。
2、目標考核制度:我校不僅將教師的教育教學常規(guī)納入年度考核目標,還把課題按省、市、區(qū)等級別納入考核制度。
3、學習制度:課題組成員定期進行理論學習、培訓,寫出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
4、資料收集制度:由專人負責收集資料、驗收并歸檔。
(二)規(guī)范研究過程。
實驗資料反映了實驗研究的過程,是原始資料,是以后實驗效果推廣的依據,實驗課題一啟動,就布置每學期資料。每位教師每學期不少于10000字段理論筆記,每周教育活動筆記,觀察筆記,每周一上一節(jié)養(yǎng)成教育課,每學期至少追蹤調查一名幼兒,有關幼兒行為習慣的論文,實驗總結或經驗交流,兩篇有理論價值的中心發(fā)言,每位實驗教師每學期好要收集一名養(yǎng)成教育的名言,一首兒歌,一首歌曲,或者一幅圖片,一個謎語等,還要根據本班幼兒實際情況自編一首兒歌。兩年下來,經過教師的辛勤努力,我們編了幼兒養(yǎng)成教育教師使用的大班、中班、小班的手冊(見附錄),以及家長使用手冊等,更好地指導教師、家長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從而也更加規(guī)范了實驗過程的實效性。
五、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和科研能力。
針對實驗課題的要求,我們制定了積極可行的實驗方案,每階段實驗課題完成目標、方法、步驟,規(guī)定每單周三下午進行教師總結,具體做法:
(一)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指導的高度。
俗話說,沒有理論的高度,就沒有研究的深度。為使實驗課題的研究深入有效,我們加強理論學習,具體做法,每位教師每天理論學習時間不少于半小時,有關實驗課題的理論筆記每學期不少于10000字,課題主持人每周向實驗教師推薦理論學習的內容,每位教師每學期兩篇優(yōu)秀的中心發(fā)言。針對理論學習的需要,學校出資訂閱了《幼教園地》、《學前教育》等雜志。每位教師訂閱一份雜志,教師們積極性很高,她們自費訂閱到《學前教育研究。、《幼教導讀》、《幼兒教育》、《幼教博覽》等,這些雜志給我們的實驗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指導,提供了好多理論依據,對教師們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我們采取集體學習和自學相結合,講座、輔導與總結交流相結合,檢查與評比相結合的辦法,形成了學習制度,提供了學習質量,通過學習,全體教師提高了認識、更新觀念,增強了課改意識。
(二)外出學習,拓寬思路。
在理論學習中,我們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的方式,先后聽取上海幼教專家陳教授、聞教授的講座,外出參觀一類以上幼兒園,借鑒和引進各地教師的教學改革經驗,分別聽取她們的優(yōu)質課,觀摩課以及公開課,聽取專家的報告,從中既學到了理論,又有經驗和做法,學習回來及時談心得與體會,談如何轉化為自己的工作思路,同時,鼓勵教師在教學工作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從而推動實驗向縱深發(fā)展。
六、課題初步效應。
通過兩年的悉心研究和探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已達到了預期目的。
(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從前評價一位教師要看教師執(zhí)教能力,優(yōu)質課怎樣,論文多少,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如何,現在評價教師不但要看專業(yè)技能還要重視教師個人素質,行為習慣,從衣著到言行,從能力到態(tài)度,教師在整個從教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積累,學會運用,做幼兒知識技能的點播者,行為習慣的楷模。
(二)家長教育新聞和教育觀念的轉變,家園互動合作讓家長了解到幼兒良好習慣,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使人終生受益,現在的家長不再僅僅關心幼兒學了幾個拼音,而是談論孩子如何愛看書,如何懂事,在家能讓家長省心、放心,尤其一部分缺乏育兒知識的家長從對幼兒園活動的置之不理到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活動,有些家長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把自己開的麻將社都關閉了,從事更加有利孩子健康、發(fā)展的職業(yè)了。
(三)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培養(yǎng)、發(fā)展及鞏固,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采取了設計游戲,引導幼兒;正面教育,鼓勵幼兒;堅持不懈,觀察幼兒等措施,采用了情景教育法、家園對照法、大小互動法、五星獎勵法、表揚法、榜樣法、溝通法等方法,增強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規(guī)范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行為,使幼兒的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幼兒養(yǎng)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衛(wèi)生習慣、學習習慣、禮貌習慣、交往習慣等,這些將使幼兒終生受益。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盡量把工作做細、做好,為一線教師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和指導,為課題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這只是我在工作中的一點點積累,還夠不上經驗所談,如有朋友來訪,歡迎提寶貴意見。
我國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孫云曉先生說:“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五大領域的培養(yǎng)目標強調幼兒愛好的激發(fā)和習慣的養(yǎng)成。由此我們可以認為: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知識教育,是養(yǎng)成教育;幼兒教育的主要目標也不是傳授知識,而是養(yǎng)成習慣。人的各種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時間和環(huán)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變的。因此,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幼兒園工作的重點,那在幼兒園環(huán)境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呢?
一、 找準切入點,制定計劃
在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因為每位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所以每個孩子的習慣也不同。針對于此,在今年開學初,我們向每位幼兒家長發(fā)放了關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調查問卷》,家長除了對調查問卷如實作答外,還主動與各班老師交流孩子的不良習慣問題。從收回的一張張調查問卷和交談中,讓我們清楚的了解到每個幼兒的特點,根據幼兒的習慣不同,制定切實可行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計劃,使其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健康快樂的成長,并逐步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二、 重視家園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我們知道,要想讓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僅靠在幼兒園里培養(yǎng)是遠遠不夠的,在家庭中也應嚴格要求。曾經有一個家長說:在對孩子的教育中,老師和家長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種子,需要我們共同的培育,多么生動地比喻!所以,我們做老師的,為了孩子,首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然后去聯合家長,統(tǒng)一觀念及行動,讓幼兒在幼兒園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在家中得以很好的鞏固和發(fā)展,實現我們最終共同的教育目的。為了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開學初,我園在征求教師意見后,設計了適合家園共育的家園聯系手冊。其中,教師將幼兒一周的表現、班級近期教育內容重點及需要家長配合指導的內容,周周與家長見面,讓家長從中更及時準確的了解幼兒的在園表現。家長還會在家園聯系手冊中寫下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困難,對教師的建議、要求等。一本小小的家園聯系手冊,真正成了我們共同教育孩子的橋梁,讓老師和家長在培養(yǎng)教育孩子時做到統(tǒng)一思想,共同教育。
除此之外,全體教師又一次為幼兒重新設計了《幼兒成長記錄冊》。平日活動學習時,我園教師善于將精彩的瞬間進行收藏,精心設計,積累到《幼兒成長記錄冊》中。并在每月的月底將其發(fā)放給家長,請家長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提出寶貴意見。當家長看到孩子們在幼兒園所畫的一幅幅圖畫,親手剪出的一個個圖案,活動時專心致志的樣子,一張張可愛的照片時,一邊說著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一邊連感謝老師、稱贊著幼兒園。
在進幼兒園的涌路旁有一櫥窗。雖然只有一塊小小的空間,但我們將其充分利用,使其成了家園聯系的另一種方式。開學初的歡迎小朋友和家長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的知識宣傳。每月份的我是禮儀小標兵、衛(wèi)生寶寶、全勤寶寶、好習慣伴我成長等評比展示宣傳活動,得到了家長和小朋友的關注與支持,真正形成了家園合力,共同教育。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 找準目標,注重轉變
園有園規(guī),班有班紀。每個班級在學期初依據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計劃和本班幼兒的行為習慣制定出符合本班實際的計劃后,又進一步將其制定計劃目標進行分解,按月份逐步展開實施。也就是每月初制定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的目標承諾,目標承諾中有培養(yǎng)標準,預期成果,月末對此承諾進行小結,找到不足,并進行反思找到整改措施。其中對于每月份中個別幼兒實施此培養(yǎng)目標有困難時,教師將作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對其進行關注,力爭讓幼兒達到預期目標,也就是班級每月份的典型案例。
四、豐富多彩的活動,促兒童發(fā)展
古希臘教育家亞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名言“習慣成自然”。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貫穿在點滴生活與各項活動中。為了在平日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好的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我園特搜集了與養(yǎng)成教育有關的兒歌和故事。讓老師在平時教學活動中通過講故事,唱兒歌等幼兒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兒明白哪些習慣是好的習慣,哪些是不好的習慣,以及不好的習慣會給我們帶來危害,良好的習慣會有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等等。
再有,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最能接受的教學方式。因此,幼兒園及各班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幼兒能很快進入角色,接受教育,通過游戲,幼兒也能將學到的東西親身加以體驗,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五、分享快樂,經驗交流。
幼兒入園一段時間以后,在老師的正確教育引導下,行為習慣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為了將各位教師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好做法加以宣傳、推廣,我園組織召開了班主任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經驗交流會,交流會上,每位老師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的方法各有妙招,真正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比如:陳文香老師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時,除了建立常規(guī)制度,以身作則外,更注重了對幼兒的及時評價,對于表現好、有進步的孩子給予及時的鼓勵,并將其記錄在《比比最棒》評價手冊中,最后依據此評選出“好兒童”。哪個孩子不渴望受到表揚,就在這一句句表揚聲中,孩子們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習慣。
六、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瑣碎的,但卻日復一日地反復出現,潛移默化中會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去非常重要。我園的每位教師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觀察、抓住機會不失時機地開展隨機教育,促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逐步形成。因為幼兒的年齡小,自我約束能力差,
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必須貫徹落實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要求,反復抓,抓反復,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以德育人 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
黃草街道辦事處,地處黔西南州興義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qū)。所轄區(qū)域公辦幼兒園9所。多數是小學附屬幼兒園,它的前身為學校的學前班。近年來,各校都在加大對幼兒園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新建園房舍結構基本合理,自成一體,獨門獨院,管理規(guī)范。迄今為止,有省級一類幼兒園5所,其余的為省級二類幼兒園。9所幼兒園共47個教學班,在園幼兒2670人。在園教師112人。大專以上學歷75人,幼師學歷6人,中師學歷31人。
xx年9月我辦參與了 “xx”研究課題《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子課題《幼兒良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研究與實驗》,根據總課題組的要求,緊密結合本實驗區(qū)的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課題實施方案。半年來圍繞課題的培養(yǎng)目標,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課題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一個項目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堅強的組織做后盾。xx年4月,輔導站召開了全辦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會議,成立了實驗區(qū)課題核心領導小組,在以一線教師為主要研究成員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園本教研制度,形成了以核心領導小組為龍頭,主要研究人員為骨干的研究格局,構建了規(guī)范的研究框架,為課題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拓寬培訓渠道,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課題實施以來,各實驗園,充分利用業(yè)務學習時間,采取集體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法,組織學習了《中國德育》、《新德育》、《和諧德育論》等相關理論知識,為課題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二)以園為本,重視研討,層層推進。研究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隨時都可能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我們針對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開展了以園為本的教研活動,讓教師在不斷的總結、交流、反思中集思廣益,攻堅克難,增強信心。(三)走出去”、“請進來”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必經之路。xx年4月,我們組織教師參加了州教育局舉辦的《幼兒禮儀教育》培訓,7月8日,邀請了課題組的劉華老師為全辦幼兒教師作課題實驗專題培訓。通過專家引領,轉變教育觀念,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三、完善制度建設,確保課題研究落到實處
制度是課題研究與實驗有序進行的助推器,是實驗取得成功的保障。xx年10月,我們完善了四個制度的建設。明確了實驗教師常規(guī)工作任務以及參與實驗活動的相關制度。制作幼兒行為習慣跟蹤調查表下發(fā)到每一個家庭,讓教師有明確的目標,知道實驗開始該做什么,該怎么做?跟蹤表的填寫,記錄了實驗幼兒的成長歷程,讓家長和老師都能及時發(fā)現課題實驗給幼兒行為習慣帶來的變化,體會到成功帶來的樂趣!增強教師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信心。
有效的管理,增強了課題研究的時效性。xx年12月底,黃草實驗區(qū)八個實驗園31 個教學班,共上實驗課1017節(jié)。其中示范課26 節(jié)、辦級研討2 次、簡報7期、教師教學隨筆191 篇、論文 47 篇、實驗報告、反思124 篇、德育活動課教案、375 份、填寫實驗測查表700余份,圓滿完成了第一學期的研究任務。
四、家園合作,共同做好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工作。
馬卡連柯認為,在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中,學校和家庭都起著重要作用,父母應該成為兒童行為習慣的導師。因為兒童未入學前,一天到晚最親近的人是父母,父母的言談舉止,是兒童所習見習聞的。就是入園之后,放學回家,還是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言行舉止,在兒童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實驗園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一方面,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課題實驗的主導思想,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老師們一邊摸索,一邊完善工作方法,將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研究,輻射到每一個幼兒家庭,爭取家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驗中來,配合幼兒園做好教育工作,為幼兒營造一個和諧、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 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鞏固。在家長的共同配合下,90%的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鞏固,一些家長從中也受到教育。
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強化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講文明、懂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教師的職責就是傳承中華文明,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向陽路小學附屬幼兒園的陳友晶老師認真履行職責,她在《懂禮貌》一課的教學反思中寫道:一般情況下,孩子對自己班上的老師都能主動有禮貌的問好。但是,在走廊或校園里,見到其他的老師或家長就不會問候。孩子們的表現,著實讓我感受到:這些家中的小太陽、小公主們在禮儀行為上的缺失。我覺得對孩子們進行禮儀常規(guī)的教育十分必要。首先,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嘗試通過收集一些喜聞樂見,朗朗上口的兒歌、童謠,讓孩子們在班上朗誦學習,從中了解什么是文明禮儀,促進好習慣的養(yǎng)成。其次,孩子的禮儀行為是在實踐運用中鍛煉出來的,于是我根據班上有的孩子膽小怕生的特點,開展了“文明小使者” 的評比活動,每天班里都要選派一位“小使者”,與鄰班老師、學生家長打交道,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鍛煉自己的社交禮儀、養(yǎng)成自己的文明行為。孩子們在體驗的過程中,學會了責任,體會到了用禮儀行為交往的快樂,逐漸養(yǎng)成了禮儀行為。
六、關注細節(jié),巧用評價,讓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得到固化。
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要經歷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陳鶴琴先生主張在兒童習慣的養(yǎng)成中應多鼓勵。他說:“一切的一切,你要用鼓勵的方法來控制兒童的行為,來督促兒童的求學。消極的制裁不會發(fā)生多大的效果的,有時候反而容易引起他的反感。”因此,教師的評價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至關重要。面對幼兒的正確行為,教師給與肯定、贊賞的積極評價,會增強幼兒的自尊與自信。
盤江路小學附屬幼兒園的甘安瓊老師在觀察記錄這樣寫道:陳陽是個調皮的孩子,特別喜歡玩具。下課了,我聽見江紹宜小朋友說:“陳陽,把我的玩具給我”。“不、這是我的玩具”這是陳陽的聲音。我走過去對他說:“陳陽,這是小朋友的玩具,如果你想玩,應該怎樣對小朋友說”?在老師的幫助下,陳陽把玩具還給了江紹宜。第二天早上,陳陽一入園,就笑瞇瞇地對我說:甘老師,這是我的玩具汽車,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我趕緊鼓勵他:陳陽做得對,真是個好孩子!果然,陳陽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而且玩得很開心。面對幼兒的過失行為,教師循循善誘,會使幼兒在寬容、理解中自覺地改正過失。教師用積極正確的評價方式評價孩子,孩子就會在肯定、贊許、鼓勵中不斷改正過失,最終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七、創(chuàng)設育人環(huán)境,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養(yǎng)成習慣。
陳鶴琴先生說的好,凡是可以給幼兒刺激的,都是他們的環(huán)境。要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自然的教育氛圍,使校園中的一切客體都能對兒童產生有益的影響。延安路小學附屬幼兒園的教師在實驗研究中,充分發(fā)揮教材的示范導向作用,把“媽媽請您先吃!、環(huán)境整潔靠大家、不亂花錢、自救方法要牢記,我?guī)偷艿芟敌瑤А⒅讣组L了剪一剪等鮮活生動的圖畫內容搬到圍墻上,讓幼兒園的每一塊墻壁、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區(qū)域都能與幼兒對話,利用周圍環(huán)境的因素對幼兒的行為起到促進作用,不斷引發(fā)幼兒對自身行為提出新的要求,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養(yǎng)成習慣。
八、抓住特點,開啟智慧,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化。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要把孩子本來不自覺的行為轉化為有意識的自覺行動。教師要仔細觀察,了解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善于抓住幼兒好奇的心理特點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孩子盡快地從“要我做”向“我會做”轉變。如何實現這一轉變?百春幼兒園黃恩萍老師《如何培養(yǎng)小班幼兒午睡擺放鞋子的習慣》的教學反思給出了答案。
我們班的孩子在午睡時,有個不好的習慣,他們總是飛速上床,讓脫下的鞋子“隨意而安”。每次午間巡視,七零八落的鞋子就像是給我設置的層層障礙,讓我氣不打一處來。我也曾經多次教育他們將鞋子放到床底下,可小家伙們仍舊我行我素,這個問題讓我頗傷腦筋。
我想,這是我們在行為習慣上沒有做好,所以,不管怎樣強調,把鞋子放整齊,小朋友們就是不聽。在冥思苦想之后,我終于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我用彩色油漆在床下的水泥地上畫了不少的藝術小腳丫,小腳丫是一對出現的,而且有著擬人化的表情,一個個都睜著大眼睛,張著大嘴巴,好像在對孩子們說,趕緊把鞋子放到我這兒吧……小腳丫的出現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一來,這些富有童趣的小腳丫,讓整個午睡室充滿了藝術氣息,孩子們都樂意把脫下的鞋子放在小腳丫里;二來,小腳丫一對對的出現,能讓孩子將鞋擺放正確,避免起床后穿反鞋子,真是一舉兩得。從此以后,班級里鞋子亂放的局面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學前教育課題研究與實驗,對黃草幼兒園的教師來說,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在實踐中,我們摸著石頭過河,邊學邊做,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一步一步往前走。雖然,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許多問題還有待我們去不斷深化。 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幼兒個人與環(huán)境、行為相互影響的結果,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不可以等待“習以為常”,而應當以社會的價值取向對幼兒加以訓練引導。
(一)幼兒通過一階段的學習和積累,已掌握一定量的良好行為知識,但在日常行為中,有些孩子還會做出與之不一致的行為舉止,特別是在園一個樣在家一個樣的行為傾向很難改變。如何才能讓幼兒把真正學到的行為知識反映到自己的日常行為上,使良好行為“習慣化”,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反思的問題。
(二)教師對幼兒行為問題的教育技能有待提高。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fā)現一些教師在幼兒的行為問題尚不明顯時采用順其自然的策略,而在行為問題明顯時則會采取極端的手段,還有一些教師面對幼兒的行為問題常常束手無策,比如孩子吮吸手指、偏食、挑食、迷戀動畫片失去自控能力等頑固性的行為,不能進行長期有效的矯正。
(三)成人不良行為對幼兒的影響該如何抑制。幼兒是生活在天地間的,他們除了跟自己的家人相處外,還要接觸自己家庭以外各種不同行為的人,因此社會環(huán)境的行為凈化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認真做事把事做對,用心做事把事做好。我們相信,在課題組專家的指導下,憑著對工作的熱情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每一位教師都會用心記下自己實踐中的點點滴滴,在“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未來的成果中添上濃重的一筆。
篇九 “中學生語文學習問題意識培養(yǎng)策略”研究報告
(4)把握時機——善問
中學生語文學習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主渠道在課堂。而課堂教學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一任務是在對文本的領悟和問題的探索中完成的。質疑僅是探索的前奏,是解讀文本認識事物的手段,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課堂的全部或重點。讓學生正確把握質疑時機做到善問,在有限的時間中盡可能呈現問題,而又不影響群體探索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從教學進程看,質疑可有如下時段:
◆課前質疑;
◆課堂階段質疑;
◆隨機質疑;
◆總結質疑;
◆課后質疑;
(5)正確處理問題——護問
學生認知水平是有層次的,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這決定著學生的問題有深淺上的差異和角度、內容上的不同,具有紛繁性。而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解決問題紛繁性與時間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做到既突出課堂教學重點,體現共性,又照顧個別學生,滿足個性化需求,從而保護學生質疑熱情呢?教師應掌握如下方法:
◆集中篩選法:選擇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矛盾集中的問題,達成共性目標;
◆重點突破法:對領悟文本起關鍵作用的問題,達成共性目標,深入討論,提高認識;
◆個別輔導法:對個別學生的個性化問題,個別輔導;
◆隨機處理法:部分在深層討論中能解決的“淺表”問題讓學生隨機處理;
◆課外延伸法:對課內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組織討論求解途徑,鼓勵課外探究;
3.“問題探究,往復推進”的自主化學習操作模式
制約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因素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此,我們探索并推廣了“問題探究,往復推進”的自主化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以問題為主線,以問題探究為核心,充分體現讓學生在主動、生動、互動的思維碰撞和深入探究中獲得知識的自我建構和能力的自主生成。(模式結構見下圖)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問題的主體,教師起組織、引導的作用。從教學流程看,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在問題提出和問題探究、問題解決的往復循環(huán)中不斷推進滾動提高的。上一輪問題解決的成果,是下一輪問題提出的知識基礎和心理動力;下一輪問題提出,是上一輪探索獲得成功體驗的結晶。從學習的系統(tǒng)看,拓展性問題可是本堂課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也可是課堂向課外的延伸;課外呈現的具有自主性、發(fā)散性特征的問題又可帶入課堂討論。從而使學習過程打破課內課外的界限,形成課內外兩個相互獨立又相互整合的系統(tǒng)。
六、研究的效果
1.教師樹立起了新的教學觀念
在研究、總結和深刻反思中,我們認識到教師必須勇于革除一切舊觀念,建立起敢于超越學科自身價值,追求教學本真價值,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和整個人生發(fā)展,把“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健全人格”有機統(tǒng)一起來的學科價值觀;把學生推向前臺,以學生為本位,教師誘導學生問題,組織、引導、參與、幫助學生探究問題的課堂教學角色觀:教學不完全是為追求某個知識的最終結果,在探索、體驗中獲得生命價值的不斷升華是過程的最高追求的教學過程觀;教學的最佳結果不是追求講深講透,讓學生完全掌握,心中沒有問題,而是讓學生“始于迷惘終于最高層次的迷惘”的課堂教學結果觀。教師對“教材”、“教學”和“學習”有了新的認識?!敖滩摹辈皇鞘ソ?,不是死板的教條,是協(xié)助師生學習的資源;“教學”是激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師生在互動對話中不斷地建構知識,鼓勵學生具有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直面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并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學習”是一種學習主體展開多元對話——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對話、與作者對話、與同伴對話、與自我對話、與自然對話和與社會對話,形成認知性實踐、探究性實踐、社會性實踐、倫理性實踐的過程。
2.探索出了中學生語文學習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規(guī)律
(1)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應從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增強學生自信心入手
在實驗中,根據學生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和信息的擁有程度,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組,各選取一定數量的代表進行追蹤觀察和案例分析。在分析中發(fā)現:低程度組有65%左右的學生提問的興趣和勇氣增強了。對進步較快的同學進一步訪談:“你們?yōu)槭裁磳μ釂栴}的興趣提高這么快?”80%的學生回答為:“以前提問有人嘲笑,現在沒有人嘲笑了。”“以前老師對我們的問題不太關心有時甚至批評,現在不但關心而且還鼓勵提問了?!薄耙郧芭伦约旱膯栴}提不好,現在不怕了?!睆倪@些回答可以看出:寬松、和諧、安全的學習氛圍是學生提問的必要的外部條件;自信是增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心理動力。
(2)增強基礎知識,擴大信息擁有量,有利于提高問題的認知水平
在對高、中、低三組的比較分析中,我們發(fā)現在提問題的認知程度上提高較大的分別為60%、47%、32%。這即是說,高程度組的學生問題的認知水平較低程度組的學生提高較快。再對高程度組提高較快的學生進行訪談,70%左右的學生認為他們之所以能提出較高水平的問題,是因為“掌握了提問的方法”和“自己的知識面廣”“基礎知識扎實”等原因,還有26%的學生認為主要是這眾多原因中的一項,還有4%的學生認為是其他原因。
從訪談結果可以看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信息量是學生提出高認知水平問題的基礎。
3.學生問題意識得到增強
實驗前后,我們分別向學生及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并隨機抽取了200份問卷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問題意識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
(1)樹立起了正確的問題觀 實驗前,學生沒能充分認識到提問的價值,57.5%的學生認為他人提出的自己難以理解和不合常規(guī)的問題是“離奇”“古怪”問題,51%的學生對此采取討厭、嘲笑的態(tài)度。試驗后,比例分別下降為3.5%和0。
(2)提問興趣和勇氣都明顯增強 實驗前,由于自信心不強、對質疑價值認識不夠及質疑環(huán)境不良等因素,僅4.5%的學生敢于課堂提問,3.5%的學生以提問為樂。實驗后,學生的心理障礙得以消除,認識得以提高,環(huán)境得到改善,68.5%的學生能自覺提問,是實驗前的12.5倍;64.5%的學生認為發(fā)現問題能給他們帶來歡樂,是實驗前18.4倍。
(3)問題的認識水平明顯提高 實驗前期,課堂上90%以上的學生根本不會提問,如果勉強提問,也只能是低認知水平的問題。試驗后,在有記錄的個案中,80%左右的學生問題的認知水平有所提高,其中有40%的學生能抓住文本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文本的矛盾之處提出有個人見地的問題。
(4)敢于懷疑權威 懷疑是衡量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心理依據。實驗前,大多數學生在心理上迷信權威,不敢懷疑;行為上把權威當作崇拜的偶像,表現為依賴和順從。實驗后,敢于懷疑書本,指出教師、家長及成績好的同學的錯誤的比例較實驗前分別提高了77%、26%、29.5%。這說明,相當一部分學生已擺脫了對權威的迷信、依賴和順從,他們的獨立人格逐步得到健全。
4.為新課程實施尋找到一個最佳的切人口。
七、問題討論
1.培養(yǎng)中學生語文學習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仍應抓好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信息量是學生提出高認知水平問題的基礎,問題認知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學生問題意識強弱的重要尺度,而問題意識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一部分。那么,是否可以說在把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認為是振興民族不竭的動力的今天,要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我們仍應把夯實學生知識基礎擺在首位。有人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提出淡化知識的要求,我們認為這是不恰當的。根據課題研究的情況看來,學科基礎知識教學不僅不能放松,相反,還應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具有扎實而廣博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基本技能,這是我國基礎教育取得的成果,應該繼承和發(fā)揚。新一輪課改要改變的應是“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①而不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淡化和弱化。
2.培養(yǎng)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應以培養(yǎng)問題意識為突破口
質疑、批判本身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思維活動。從一定意義上說,培養(yǎng)問題意識就是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在實驗中發(fā)現,不少學生隨著問題意識的增強,其解決問題的思路也逐步增多。他們已不再滿足于現成的方法和途徑,而主動的尋求新的解決策略,同中求異,異中求新的觀念得以樹立。因此,可以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應該以培養(yǎng)問題意識為突破口
3.傳統(tǒng)而單一的課程結構已不再適應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的要求
在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學生真關心的問題不是學科知識問題,而是綜合性問題??v使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提出的較高認知水平的問題也往往超越學科知識本身。因此在課堂改革過程中“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⑥的現象,加強多學科整合,課內外溝通,是非常必要的。
4.正確處理完成課時目標和讓學生自主探索的關系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問題探究,往復推進”的自主學習模式不僅能有效地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而且真正實現了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發(fā)展。在對學生的訪談中,80%以上的學生愿意這樣學,并且認為,在學習中獲得了學習的快樂。然而,在對全面完成課時任務,尤其是“雙基”任務中,卻不盡如人意。有些課,由于學生問題“跑”得太遠,造成根本無法完成課時任務。由此可以看出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必將遭遇學習時間的有限性與探究活動的無限性,達成“雙基”目標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等之間的諸多矛盾。因而實驗教師也往往面臨著困惑。在對此的深入討論中,有如下幾種觀點。
觀點一:問題意識僅是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的一個部分,不是其全部內涵,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不宜過大,可做適當調整,教師對學生提問要注意調控,從而凸現“雙基”落實這一層面。
這種認識在對問題意識的歸屬上有一定的正確性。然而這種學習模式的基礎是問題,而核心卻在探究。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的教學理念,注意調控,凸現“雙基”,這勢必又將回到傳統(tǒng)教學的老路上去。
觀點二:問題意識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突破口。為此,問題意識培養(yǎng)必須得到強化,基礎知識可以作出暫時的一些犧牲,待學生問題意識得到強化后再突出“雙基”。
這一觀點,顯然也不全對。這樣做,雖然有利于照顧眼前利益,但訓練“雙基”與培養(yǎng)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本身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和諧的統(tǒng)一中才能健康發(fā)展。如果把二者割裂開來,這顯然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必將造成人才培養(yǎng)的左右搖擺。
觀點三:在夯實“雙基”與培養(yǎng)問題意識不能兩全的情況下,追求相互的讓步,尋求一種平衡,力求讓學生協(xié)調發(fā)展。
這種觀點,在理論上是正確的,“讓學生協(xié)調發(fā)展”這也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的價值追求,然而在操作層面如何把握這個度,目前還難以找到一種恰當的方法。
綜合以上討論,我們認識到要正確處理這諸多矛盾,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在追求教學本真意義的前提下,敢于“活化”課時目標,允許其相對超前和滯后。其次要追求“雙基”訓練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同時要進一步研究矛盾的實質,尋求妥善解決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龔春燕、何云山:《創(chuàng)新學習論》,紅旗出版社,1999年版。
2.吳克揚:《創(chuàng)造教育》西師大出版社,2001年版。
3.華國棟:《差異教育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4.「美」dalescottridley、billwalther著,《自主課堂》,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年版
5. 「美」lindacampbeu、brucecampell、deedickinson著,王成全譯《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年版。
篇十 研究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yǎng)藝術表現能力課題結題報告
研究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yǎng)藝術表現能力課題結題報告
19xx年以來,我校承擔常熟市總課題《聚集素質教育,優(yōu)化音樂過程的研究》的子課題《研究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yǎng)藝術表現能力》的實驗研究,我們課題組積極進行探索和實驗,引導學生在藝術教育天地里主動參與,自我教育,自我創(chuàng)造,自由發(fā)展,經過三年的實踐,大大提高了全體學生的藝術興趣和素養(yǎng),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了他們人格的健全發(fā)展,本課題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一、課題實驗的過程:
(一)課題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課題研究首先將重點放在唱游教學上。唱游教學是學與玩的教學,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從學前階段過渡到小學學習,還具有許多學前兒童的特點,他們的直觀形象記憶比邏輯記憶發(fā)達,雖好奇但注意力不持久,雖好勝性強但又顯得比較脆弱,同時他們又表現出愛唱、愛跳的天性,他們自覺不自覺地會在音樂的伴奏下做出一些動作,喜歡把自己當成音樂中的一個角色,他們還會用自己的思維和動作,表現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音樂的知識范圍,來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唱、玩、跳,使之從小喜歡音樂,樂于學習音樂,激發(fā)情趣,培養(yǎng)樂感,提高藝術表現能力,因此在實驗中我們遵循以下原則:
1、學生主體原則:學生是自己的心理發(fā)展的主體,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和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其通過學會聽不同的音樂,并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
2、平等對待原則:心理教育只有在愉快活潑、樂觀向上的心理氣氛中才能有效地進行,只有從尊重學生出發(fā),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學生才會打開自己的心扉,我們所進行的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3、點面結合原則: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才能使每位學生的個性健全的發(fā)展。
在研究中,我們采用了實驗法,從情感領域方面加以探索,不斷開發(fā)學生的藝術潛能,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有感情地進行唱游活動。
(二)課題實驗的步驟和措施
1、第一階段(1999.3~1999.8)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制定實驗方案。
2、第二階段(1999.8~2000.6)是具體實施階段,主要采用了以下幾條措施:
⑴立足課堂重開發(fā)
課堂是進行教學的重要陣地,因此我們課題組成員著重對學生的課堂開發(fā),先讓學生認真聆聽唱游音樂,感受完整的音樂藝術形象,引起情感的共鳴,熟悉音樂的節(jié)拍、節(jié)奏、速度等,體會音樂的基本情緒,只有充分的熟悉了音樂,才能進行編排唱游動作,以進一步理解與表現音樂的形象。唱游活動可由老師設計編排,然后給學生示范講解,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即興創(chuàng)編等。
a、教師示范講解
根據少兒善于模仿的特點,教師采用邊示范邊講解的方法,使學生對音樂和動作有一個完整的印象,然后根據樂曲指導學生進行舞蹈的表演,或根據歌詞設計動作,讓學生從模仿到創(chuàng)作,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表現能力,如律動、歌表演、集體舞等。
b、學生即興創(chuàng)編
唱游動作大多來源于現實生活,因此,凡是在唱游中反映的是小學生所熟悉的內容,就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啟發(fā)他們積極的思考,鼓勵他們大膽地創(chuàng)編,讓學生有機會即興唱、即興跳等,激發(fā)他們的表現力。
⑵參與活動重實踐
掌握知識技能的.最好途徑是實踐,因此組織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活動對于激發(fā)他們的表現力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可根據教材精心設計各種音樂游戲、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如《聽音接力》《小貓釣魚》等游戲都可以選用,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的,個別的師生共同參與的表演,使音樂教學的內容更豐富,更深刻。
3、第三階段(2000.7~2001.3)為實驗總結階段,主要是繼續(xù)實驗,提高總結。
二、研究的成果
實驗班中的學生能做到邊聽音樂邊表演,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王佳妍等同學在課余時間排練的舞蹈《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在校觀摩活動上表演,受到全校老師的一致好評。學生能感受音樂的旋律美和塑造形體美,老師學生合作排練的舞蹈《偉人曲》在xx年市小學生文藝會演中獲三等獎;在20xx年的元旦文藝會演中,排練的舞蹈《摘葡萄》、《茉莉花》,獨唱《冰糖葫蘆》分別獲等級獎,一堂歌表演公開課《小雨沙沙》在梅李片音樂評優(yōu)課中獲二等獎;本課題的實驗,提高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充分認識并開拓了學生表現音樂的藝術美,最終達到創(chuàng)造性的自我表現,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提高培養(yǎng)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三、對本課題的評價
本課題經過全體課題成員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果,在實驗班中學生做到邊聽音樂邊表演,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美和形體美,提高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把學生的潛意識審美引導到了有意識的審美中,突破了思維局限性,從感受到理解音樂,充分認識并開拓性表現出音樂的藝術美,最終達到創(chuàng)造性的自我表現,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提高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篇十一 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
負責人
趙亞榮
所在單位
未央區(qū)感業(yè)寺小學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標要求:“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運用多助攻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收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九年課外閱讀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遍喿x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和方法,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更關系到學生語文多種能力的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2.學生的閱讀現狀
我校地處農村,學生閱讀習慣欠佳能力弱,缺乏讀書的興趣,過多沉迷于游戲看動畫片中,主動讀書的人很少或僅限于語文書,課外書籍幾乎無涉及。學生的閱讀興趣的缺失令作為語文老師的我頗為擔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識,過多依賴于老師的講解,懶于動腦思考感悟,缺乏自己的感受,他云亦云,以他人的認識代替自己的見解。教師的付出多,過于親力親為,費時費力卻效果不佳。
3.學生和教師成長的共同需要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能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鼓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深切的融入文本,去探究、理解、感悟,才會有個性化的體驗,才會在語文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時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有利于全面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發(fā)現存在的問題,探究形成原因,尋找有效的解決之道。
2.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意識和能力,學會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提高學習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改進教師的閱讀教學方法,踐行有效課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4.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學習奠定基礎。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關鍵詞
“閱讀”是搜集處理n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自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行為自己根據自己的愛好積極地選擇要閱讀的書目。自主閱讀能力,它是一種獨立的、進行批評性思考、做出決定并能實施獨立行為的能力,貴在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感受、認識。
二、課題名稱解讀
“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旨在立足語文課堂,結合課內課外閱讀,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問題、自主閱讀的意識能力,尋求解決之道。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了解本班學生閱讀的現狀,閱讀興趣缺乏的原因,尋找探索一定的方法,對學生有一定的引導。
2、對于閱讀的一些不良習慣行為予以糾正,加以正確引導,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式方法。
3、立足語文教學,結合教學實際對學生的自主意識、思考習慣、提取信息的能力予以培養(yǎng)提高。
4、提高學生主動學、主動思考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5、有針對性的解決 教學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踐行有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二、研究步驟
㈠準備階段(xx.5-xx.6)
1、確立研究課題
2、進行理論準備,制定研究計劃
㈡實施階段
1、第一階段:確立研究對象,選擇有代表性的問題,確立研究方向。
⑴農村小學生閱讀現狀調查,有多少人對閱讀感興趣,有多少人對閱讀缺乏興趣。
⑵影響學生閱讀興趣的因素有哪些?
⑶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使其有自主閱讀的意識,掌握一定的方法,有自己的認識。
⑷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總結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措施。
2、第二階段:通過調查談話了解學生閱讀現狀,缺乏閱讀興趣的原因。立足課堂對自己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結合理論支持,探索解決之道。
3、第三階段:在課堂上實踐,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步驟方法,改進閱讀教學的無趣蒼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
㈢總結階段
結合教學實踐,撰寫心得體會、隨筆、教學設計、論文,并在自己的課堂上實踐,總結可操作的經驗方法。
三、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觀察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等。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結合本課題撰寫有關的隨筆、教學設計、論文等。
2、對學生的閱讀現狀有所改善,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有提高,教師的閱讀教學效率有提高。
3、推薦學生閱讀有益的篇目,學生閱讀興趣提高。
篇十二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研究》開題報告
一、 課題簡介
對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已不是什么新論了,自從提倡新課程以來,很多教師都把目光轉向了這點,這也成了我們當前教育的重點。可是很多觀點都是從理想方面來談的,而我們作為物理學科和化學學科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好條件,因為我們是始終和實踐以及創(chuàng)新連在一起的。在過去,我們課題組的成員都在思考這一問題,但都是個人方面的成果,我們這一次要通過集體的力量將這些成果匯聚在一起并使他更加強大。
二、對課題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論證
1、課題的理論價值:
對理化課堂上進行“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這一課題的研究,堅持運用陶行知 “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的教育理論,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唯物辯證法為指導,貫徹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指示以及江澤民總書記的“教育是知識創(chuàng)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搖籃”的指示,根據我校初中的實際情況,學習國內理化實驗教學的成功經驗,結合理化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初中理化實驗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
2、課題的實踐價值: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世紀發(fā)展教育的客觀需要,這種需要不僅是從教育本身提出的,也是從民族進步、社會發(fā)展的大局出發(fā),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塑造適應新世紀經濟全球化人才競爭需要的一代新人的宏偉目標而提出的。。
理化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是“做”的科學,理化實驗教學中最能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功能?,F在理化學生實驗,多為老師手把手地教或演示,學生不動腦筋,只是被動的看或做,長期下去,學生不會動手,怕動手,不會動腦,怕動腦,不會處理一般的簡單問題了,對理化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更不要說什么創(chuàng)新了。所以我們認為開展對理化課堂上進行“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研究十分必要。
三、對課題所達目標和主要內容的論證
1、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實驗主要是研究初中理化實驗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行為能力和基礎能力之間的關系。本課題的研究結合新課程的實施,積極開展理化實驗教學改革,樹立“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努力實施四個轉變:
(1)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的主動參與式學習;
(2)從以記憶為主的機械學習轉變?yōu)橐陨羁汤斫鉃橹鞯囊饬x學習;
(3)從單純的知識學習轉變?yōu)橹R、方法、能力、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的學習;
(4)從側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轉變?yōu)閯?chuàng)造性學力的學習,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力求通過理化實驗教學(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動手分組實驗,設計創(chuàng)新實驗,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撰寫小論文,開展小制作、小發(fā)明、小實驗等活動),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不斷享受成功的感受,使學生能自主地將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有機地結合,“心智操作”能力得到訓練,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鍛煉和培養(yǎng)一批中青年教師,提高理化教師的自身素質和研究水平。
2、課題主要內容的論證: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創(chuàng)造力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特殊才能的創(chuàng)造力;另一種是自我實現的創(chuàng)造力。前者是指科學家等杰出人物的創(chuàng)造能力,他們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新穎、獨特、前所未有的;后者主要是指對個人來說是新穎、獨特的,盡管上述“新”東西可能是別人已經發(fā)現、提出或者解決了的。中小學科創(chuàng)造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實現的創(chuàng)造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學生親自去研究和發(fā)現了某種東西,那么親自去把握知識的情感就會更強烈”,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能極大調動學生主體學習的能動性,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會得到充分的鍛煉
四、對課題實施過程設計和主要措施的論證
在本課題研究中,我們計劃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采取的措施是讓學生“多看”、“多想”、“多做”。
1、多看:當學生遇到疑問時,到實驗室動手做實驗,讓學生看了實驗后解除心中的疑惑,使學生認識到動手做實驗是學習研究理化、化學必不可少的手段。 “多看”能培養(yǎng)學生用實驗來研究理化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有新發(fā)現中產生創(chuàng)新的萌芽。
2、多想:我們讓學生帶著疑惑到實驗室動手做實驗,讓實驗事實說明問題。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不斷激疑——鼓勵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點撥,明白理化的科學道理,在實驗探索中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多想”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實驗教學中激活,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多做:我們精心組織學生上好每次實驗教學課,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安全意識。課前提出預習要求,實驗時指導學生,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實驗,認真細致地進行觀察實驗現象,實事求是地做好記錄,深入分析實驗結果,寫好實驗報告。要求學生妥善處理廢液和廢渣,及時清洗儀器,打掃實驗室等。
對教材中操作簡便、易成功、耗時少、安全無污染的演示實驗,我們盡量改為邊講邊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邊實驗、邊觀察、邊分析,學生總結歸納,增加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
同時我們在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組織部分學生參與實驗準備,使學生了解一些實驗操作要領,課堂教學時讓學生一起參與實驗演示。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和課外實驗,放手讓學生設計實驗、動手實驗,遇到問題可通過分析討論、查閱資料、請教老師等途徑尋找對策。
同時本課題也在注重理化課堂上教師角色的轉變,我們教師要努力做到:“新”、“細”、“實”、“活”。
1、新:教師要確立教育的新理念,“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關鍵是靠教師去培養(yǎng)和挖掘。
2、細:實驗教學要嚴謹細致,倍加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善于聯想一切、善于比較異同、善于發(fā)現問題、善于思考問題等良好的創(chuàng)造思維的品質,從而實現教育的超越。
3、實:實驗教學要緊密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制定的目標,精心設計實驗教學方案,在引導學生“多看”、“多想”、“多做”上下功夫。
4、活:教學方法要科學靈活,教學手段要合理恰當,善于運用多種教學媒體進行教學,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
五、對課題承擔者科研水平與能力及科研保障條件的論證
“十一五”期間,我校已經研究了十多個省、市級課題,對教學中面臨的多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對本項課題研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參與本課題研究的老師,大都也參加了上述課題的研究,他們都有著較為豐富的教學教研經驗,教育教學理論功底厚實。
本課題組的組長丁凱通校長,大學本科畢業(yè),系當前我校分管教學的校長,工作多年來特別注重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努力創(chuàng)造快樂的班級學習氛圍,教學實績顯著,并且善于專研。
本課題的主持人楊國嶺老師,大學本科畢業(yè),系我校初二年級副主任,工作以來來一直從事教學一線工作,曾多次承擔學校、縣和市優(yōu)質課比賽,并獲獎,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強的教學能力。所撰寫的教學案例、論文多次在縣、市、省、獲獎。同時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是我校不可多得的實干型教師。無論接受什么任務總能按質按量完成好,在教師群體中有一定聲譽。且教學功底扎實,新課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時實踐課堂教學,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進課堂教學。課改熱情高,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比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課題組其他成員也都是我校的一線教學精英,她們教學功底扎實,新課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時實踐課堂教學,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進課堂教學。她們課改熱情高,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比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業(yè)務上精益求精,肯鉆研,肯創(chuàng)新,工作相當吃苦,有愛心。
一旦投入了課題研究,我們都將以高昂的熱情參與教研,給課題充分的時間保證。
六、課題的研究人員分工以及實施階段的計劃
1、課題負責人:丁開通、楊國嶺
2、課題分工:
(1)第一小組:組長:丁開通
組員與分工:a、陳洪曙、葛乃軍負責課堂教學b、吳乃江、徐李亮負責調查與研究
(2)第二小組:組長:楊國嶺
組員與分工:a、蔡中祥、劉紅梅和彭青紅負責數據分析總結b、梁浚、韓麗華負責實驗與反思
3、課題研究實施規(guī)劃
第一階段:制定計劃階段(2023年4月~2023年7月初)
主要任務:
1. 對本課題研究的價值和可行性進行論證;
2. 選定實驗班級,成立課題研究小組;
3. 填寫課題申報的有關表冊,完成本課題的申報工作;
4. 認真規(guī)劃本課題的具體內容,擬定課題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理論學習研究階段(2023年7月初~2023年8月底)
主要任務:
1.完成課題開題報告,完成各組的實驗研究方案;
2.組織理論學習;聘請有關領導和專家對課題實驗進行理論指導,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研究有關素質教育的文件,組織課題組成員理論學習、研討、交流活動。
第三階段:實驗研究階段(2023年8月初~2023年12月初)
主要任務:
1. 收集與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相關的資料以及內外相關的研究成果,組織集中學習。
2.在每周的業(yè)務學習活動中討論新課程與創(chuàng)新教育的聯系。
3.分析不利中小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提高存在的問題,分小組分內容進行研究,著重討論與分析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4.走進課堂,通過研究課或是錄像課的形式直觀了解這些問題,并將改進的方法付諸于實踐,檢驗它們的實際價值。
第四階段:結題鑒定階段(2023年1月~2023年6月)
主要任務:
1.全面總結課題研究情況和所取得的成果。
2.在本校對課題研究的成果進行推廣。
3.整理研究檔案,完成結題報告。
篇十三 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一、前言
(一)實踐背景
現在是一個信息社會,一個人獲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徑是閱讀,而閱讀的基礎就是識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閱讀,閱讀量大了,才可能高質量表達。才能主動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那么,保證課內識字教學效率,是保證低年級學生閱讀的重要保證。
再者,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量不僅直接關系到孩子閱讀寫作能力,還直接關系到孩子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新課標規(guī)定: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的漢字1600—1800個。這占六年識字總量的50%還多,識字量如此之大,怎樣化難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效果,探求出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識字效率的方法,使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是我們現在急待解決的問題。
(二)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符合新課程理念,操作性強,課題圍繞多方面進行調查,容易從不同角度下手進行調查,識字教學是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此課題是解決困擾低年級教師識字教學究竟應該怎么做的瓶頸問題的有效舉措,對于小學低段識字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并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識字教學理論。綜合以上分析,本次實踐調查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三)實踐過程
通過對xx縣xx二小低年級的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小學生關于識字興趣、能力的現狀,并能針對這種現狀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和水平。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xx縣xx二小二年級隨機選擇50名學生。其中男28人、女22人。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xx縣xx二小二年級的學生發(fā)放問卷,問卷共發(fā)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為100%,回收有效率為100%。
2.訪談法:對個別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一些問題。
三、現狀及原因分析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對待識字的態(tài)度。
表現一:消極、厭惡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討厭識字的約3%。
表現二:積極、喜歡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愿意主動識字的約81%。
表現三:無所謂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為識字而識字的約11%。
通過調查和填寫調查問卷的結果發(fā)現只有一少部分學生的識字的興趣比較濃厚,也愿意通過多種方式自主識字。但絕大多數學生相對來說就比較被動,識字方法單一,為了識字而識字。
綜上所述,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不高,因為孩子們缺乏興趣,缺乏主動。
二、識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 學生識字方法過于單在教學中發(fā)現,學生識字的方法不夠多樣,識字方法只局限在幾種簡單的識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學生就沒有別的識字方法了,即使教師嘗試著引導學生,編謎語,講故事,但學生的思維還是放不開,這與學生平日的閱讀量少有很大的關系。
篇十四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研究調查報告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研究調查報告
——關于升好旗,做好操,寫好字的習慣培養(yǎng)
一、調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边@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俗話說:“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為進一步落實教育部新修訂的《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細節(jié)之中,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發(fā)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道德水平。這學期我校一直都致力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并制定了方案,每周一個好習慣培養(yǎng)。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孩子們養(yǎng)成了一定的良好習慣。我們發(fā)現學生在做好操,升好旗,寫好字方面仍需下功夫。為什么學生在這幾方面的習慣養(yǎng)成不理想呢?帶著這一問題,我先后對學生、家長進行了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進一步了解影響學生習慣的主要因素,制定目標。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更加有效地發(fā)揮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實現我們的育人目標。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對象分兩類:學生
(二)調查方法:訪談調查
訪談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在家、在校的寫字、做操、升旗的行為表現。
三、調查結果
我們對學生的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統(tǒng)計處理,情況如下:
1、每天在家寫字的姿勢如何:
正確 不正確 不確定
56% 36% 8%
2、在家是否有人提醒、督促糾正錯誤寫字姿勢:
有 無 偶爾
86% 8% 5%
3、你的書寫習慣如何(如書寫姿勢、格式、卷面、專注程度等):
好 一般 不好
91.8% 6% 2.2%
4、學校舉行的每周一升旗儀式:
認真參加且心情激動 參加,無任何感覺 不想參加
79% 19% 2%
5、升旗時是否佩戴紅領巾:
總是佩戴 有時不佩戴 總是不佩戴
98% 2% 0%
6、做眼保操時:
認真做 有時認真做 不想做
75% 20% 5%
四、問題分析與思考
(一)學生升旗、做操、寫字習慣的現狀分析與思考
經過調查,我們發(fā)現,在行為習慣方面存在著三個層面的現象,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占80.8%,習慣一般占16%,習慣不良的占3.2%,從總體看,我班學生在習慣養(yǎng)成方面有著良好的收效,在升旗,做操,寫字三方面都還做得不錯。部分學生在寫字姿勢方面還比較弱,為學生健康發(fā)展,這些都是急待解決的問題。“以人為本”的理念告訴我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調查中不難發(fā)現,教師在很多時候都自認為自己的教育是最重要、最合理的,而忽視了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忽視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對良好習慣形成的'重要作用。
(二)制定標準
升好旗:1、穿好校服,正確佩戴紅領巾,按時參加升旗儀式。
2、集合鈴聲響后,各班在走廊上站好隊,安靜、整齊有序地進入操場。
3、站立時,挺胸收腹,雙手五指并攏,下垂緊貼褲縫邊。
4、升旗時保持安靜,不講話,不逗打。非少先隊員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5、唱國歌時,聲音洪亮、節(jié)奏感強。
6、國旗下講話時,保持安靜,認真傾聽,講話完畢要鼓掌致謝。
7、升旗完畢,按指定線路退場,不擁擠、不喧嘩。
寫好字:1、三年級及以上同學用鋼筆寫字。
2、寫字時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做到一筆一畫,不潦草。
3、寫字時姿勢端正,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面。做到“三個一”(眼離本一尺,胸離桌一拳,手離筆尖一寸),要求身體與桌面垂直。
4、寫字完畢,認真整理書本,避免書本出現卷角現象。
做好操:
眼保健操:1、音樂響起,學生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認真做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時,閉眼,精神要集中,穴位要準確,用力要適宜,符合節(jié)拍。
廣播體操:1、廣播準備音樂響起,各班體育委員迅速組織學生在走廊整隊,安靜、整齊有序地到達指定場地。
2、排隊集合要求做到快而不亂,并迅速呈體操隊形散開,縱橫成一條線。
3、廣播操音樂響起,精神飽滿地認真做操。動作正確到位、優(yōu)美,與音樂協(xié)調一致,真正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4、廣播操做完后按指定線路有序退場。
五、采取對策
(一)制定規(guī)章制度,培養(yǎng)良好做操習慣
為培養(yǎng)班級學生良好的做操習慣,加強對學生正確做操的訓練。班主任與體育老師聯系,共同訓練、指導學生做操的動作準確性,同時在思想上讓學生意識到做操關系到一個人的精神面貌,一個班級的風貌,讓集體榮譽感促使孩子們做好操。
(二)重視細節(jié)管理,規(guī)范學生寫字習慣
針對小學生視力急劇下降的趨勢,我們要注重訓練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讀書和寫字姿勢。無論是什么學科的課堂,只要孩子們讀書、寫字,任課老師有義務、有責任及時提醒孩子們糾正錯誤讀寫姿勢和讀寫習慣。讀書時,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寫字時,做到腰背挺直,胸離課桌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長,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面……與此同時,我還多次在班級內舉行了硬筆書法比賽、讀寫姿勢比賽等,如今,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yǎng)成,增強了自控能力。
(三)提高思想認識,互相監(jiān)督升好旗
讓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升旗儀式的重要性,知道升好旗一種愛國的表現。為使隊員明確升旗的行為準則,我規(guī)定了學生從服裝和紅領巾佩戴,到升旗時高唱國歌的神態(tài),再到行少先隊隊禮時的姿勢、手勢等的要求。并且由班級值日生每周一檢查升旗服裝和紅領巾的佩戴情況,由兩個體育委員監(jiān)督整個升旗儀式過程中同學們的表現。每周五班隊會時,由學生評選出升好旗標兵。
(四)家校攜手,形成合力
在學校的工作實踐中,我們班主任必須積極地和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共同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才能培養(yǎng)出學生良好的習慣。我與家長聯系,請他們在家里督促孩子寫好字,及時糾正孩子們不良讀寫姿勢。同時請家長配合在每周一升旗的時候提醒孩子服裝和佩戴紅領巾。家校攜手共同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需要我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在今后的工作中,讓學生走走出教室,擔負起班級的榮辱;走出校門一步,擔負起學校的榮辱,走上社會,擔負起社會的榮辱,真正讓好習慣伴隨學生健康發(fā)展!
(一)升好旗
紅領巾,胸前系。 齊肅立,行隊禮。
穿校服,操場聚。 演講話,記心里。
奏國歌,升國旗。 同學們,齊努力。
(二)做好操
廣播操,煉身體。 眼保操,動作準。
聽口令,齊做起。 用力勻,眼更明。
隊列直,動作齊。 好視力,終受益。
(三)寫好字
方塊字,是國文。 身坐正,腳放平。
從小練,正當行。 眼和紙,離一尺。
心要靜,眼要明。 筆握穩(wěn),寫工整。
篇十五 216年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216年關于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216年關于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調查報告
一、前言
(一)實踐背景
現在是一個信息社會,一個人獲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徑是閱讀,而閱讀的基礎就是識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閱讀,閱讀量大了,才可能高質量表達。才能主動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那么,保證課內識字教學效率,是保證低年級學生閱讀的重要保證。
再者,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量不僅直接關系到孩子閱讀寫作能力,還直接關系到孩子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新課標規(guī)定: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的漢字1600—1800個。這占六年識字總量的50%還多,識字量如此之大,怎樣化難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效果,探求出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識字效率的方法,使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是我們現在急待解決的問題。
(二)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符合新課程理念,操作性強,課題圍繞多方面進行調查,容易從不同角度下手進行調查,識字教學是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此課題是解決困擾低年級教師識字教學究竟應該怎么做的瓶頸問題的有效舉措,對于小學低段識字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并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識字教學理論。綜合以上分析,本次實踐調查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三)實踐過程
通過對xx縣xx二小低年級的.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小學生關于識字興趣、能力的現狀,并能針對這種現狀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和水平。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xx縣xx二小二年級隨機選擇50名學生。其中男28人、女22人。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xx縣xx二小二年級的學生發(fā)放問卷,問卷共發(fā)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為100%,回收有效率為100%。
2.訪談法:對個別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一些問題。
三、現狀及原因分析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對待識字的態(tài)度。
表現一:消極、厭惡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討厭識字的約3%。
表現二:積極、喜歡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愿意主動識字的約81%。
表現三:無所謂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為識字而識字的約11%。
通過調查和填寫調查問卷的結果發(fā)現只有一少部分學生的識字的興趣比較濃厚,也愿意通過多種方式自主識字。但絕大多數學生相對來說就比較被動,識字方法單一,為了識字而識字。
綜上所述,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不高,因為孩子們缺乏興趣,缺乏主動。
二、識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 學生識字方法過于單一
在教學中發(fā)現,學生識字的方法不夠多樣,識字方法只局限在幾種簡單的識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學生就沒有別的識字方法了,即使教師嘗試著引導學生,編謎語,講故事,但學生的思維還是放不開,這與學生平日的閱讀量少有很大的關系。
(二)教師的識字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注重看圖學句中識字、歸類識字、隨課文識字等,但在日常的識字教學中,為了教學任務的完成,我們往往采用的更多的是“集中識字”,并把正確的聽寫、默寫生字新詞作為檢測識字效果的最終目標,識字教學的原則沒能很好的在我們的課堂中體現,單調的重復讀、記、寫,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學生們的識字興趣,也降低了學生運用生字新詞的能力。
三、回眸
(一)總結
本次實踐調查,聚焦了語文常態(tài)課堂教學下師生教學行為,分析了解了學生識字效率不高的原因,及現狀,使教師明確了以后的教學方向,清晰了教學思路,也是我們明白在以后的教學中對于識字教學究竟應該怎么做。
(二)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思考
1.轉變教師教的觀念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應是通過教師的有效行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有效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模式來進行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潛移默化的進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成游戲活動,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也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
2.用好教材,培養(yǎng)自主識字的好習慣
現行教材中,圖文結合,優(yōu)美的兒歌,但如何能更好的使用教材,使枯燥的識字課變得生動有趣,是我們應該繼續(xù)探索的問題。
3.將識字寫字有機結合
在識字教學中,學生認識常見的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和筆順。我們如何能很好的利用課后的描紅字帖,在探究中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并在“描紅”、“仿寫”和“臨帖”中掌握如何寫好漢字的本領,從而提高識字的興趣,這也是我們需要繼續(xù)探索的問題。